首页> 中文学位 >富阳市新垦耕地质量评价与提升研究
【6h】

富阳市新垦耕地质量评价与提升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致谢

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依据

1.2 研究目的

1.2.1 为简易判断新垦耕地质量提供理论依据

1.2.2 为如何提高新垦耕地质量提出建议与措施

1.3 研究意义

1.4 国内外研究进展

1.4.1 国内研究现状与进展

1.4.2 国外研究现状与进展

第二章 研究地区概况、内容、方法与技术路线

2.1 研究地区概况

2.2 研究内容

2.2.1 2006-2010年富阳市新垦耕地数量占补平衡情况

2.2.2 2006-2010年富阳市新垦耕地地貌类型分析

2.2.3 2006-2010年富阳市新垦耕地的立地条件

2.2.4 2009-2010年富阳市新垦耕地常规养分指标分析

2.3 研究方法

2.3.1 新垦耕地数量评价

2.3.2 新垦耕地质量评价

2.4 技术路线

第三章 2006-2010年富阳市新垦耕地占补平衡情况

3.1 2006-2010年富阳市新垦耕地数量分析

3.2 2006-2010年富阳市新垦耕地质量分析

3.2.1 新垦耕地地貌类型分析

3.2.2 2006-2010年各乡镇新垦耕地立地条件分析

3.2.3 新垦耕地常规养分指标分析

3.3 新垦耕地地力评价

3.3.1 新垦耕地地力评价指标体系

3.3.2 新垦耕地综合地力指数

3.3.3 新垦耕地地力分等定级标准

3.3.4 新垦耕地地力评价结果比较

3.4 小结

第四章 新垦耕地改良方法探索

4.1 政策方面

4.2 技术方面

4.2.1 选择良好立地条件,提升选址质量

4.2.2 多施用有机肥

4.3.3 采用合理的轮作模式

4.4.4 发展新型科技农业

4.4.5 改变农民观念,推广测土配方施肥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存在不足与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展开▼

摘要

随着富阳市城镇化建设的日渐发展,工业规模的逐步扩大,经济总量的不断攀升,土地需求量的不断膨胀,特别是新增建设占用耕地量越来越大,为了达到耕地的占补平衡,补充耕地的建设面积越来越大。耕地的数量—质量平衡,不仅关系到国家的宏观安全层面,更是人民生活保障的前提。本文选取2006-2010富阳市新垦耕地貌类型、地立地条件与常规养分进行粗浅对比分析,对新垦耕地做初步质量评价,进而研究质量提升措施与方法。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与结果如下:
  (1)2006-2010年富阳市耕地数量占补平衡情况:2006-2010年富阳市各乡镇新增建设占用耕地为846.24hm2,新垦耕地(补充耕地)为864.75hm2,相差18.51 hm2,数量上基本达到占补平衡。
  (2)2006-2010年富阳市新垦耕地的立地条件:通过分析富阳市新垦耕地的坡度、高程、距离公路、距离农村道路等指标,探索新垦耕地与周边地区的关系与影响,初步判定新垦耕地总体质量不如新增建设占用耕地质量。
  (3)2009-2010年富阳市新垦耕地常规养分指标分析:通过分析阳离子、水溶性盐、pH、有机质、全氮、有效磷、速效钾指标,发现有效磷含量最为匮乏,有机质与全氮含量相对较少,其他养分指标与优质成熟良田相比差距不大。进一步判定新垦耕地在质量占补平衡上有所差距。
  (4)提升新垦耕地地力的措施与方法:根据新垦耕地的质量状况,并结合富阳市的实际情况,提出一下提升富阳市新垦耕地地力的措施与方法,为新垦耕地的数量—质量占补平衡提供思路:①选择良好立地条件,提升选址质量;②多施用有机肥;③采用合理的轮作模式;④发展新型科技农业;⑤改变农民观念,推广测土配方施肥。

著录项

  • 作者

    顾万帆;

  • 作者单位

    浙江大学;

  • 授予单位 浙江大学;
  • 学科 农业信息化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王珂;
  • 年度 2015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F323.211;
  • 关键词

    耕地; 资源配置; 质量评价; 土壤肥力;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