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税收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基于中国省级层面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6h】

税收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基于中国省级层面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致谢

摘要

1 引言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概念界定

1.2.1 税收结构及其分类

1.2.2 经济增长

1.3 研究方法与结构

1.3.1 研究方法

1.3.2 论文结构

1.4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1.4.1 可能的创新

1.4.2 存在的不足

2 文献综述

2.1 税收收入结构的增长效应研究

2.1.1 基于直接税和间接税视角的研究

2.1.2 基于分税类、税种视角的研究

2.2 税收负担结构的增长效应研究

2.3 对现有研究成果的简要评述

3 税收结构影响经济增长的理论模型

3.1 家庭

3.2 厂商

3.3 政府

3.4 对竞争性均衡的描述

3.5 求解竞争性均衡

3.6 机理分析

4 三类税收有效税率的测算及一般统计描述分析

4.1 有效税率的测算

4.1.1 劳动所得有效税率的测算

4.1.2 资本所得有效税率的测算

4.1.3 消费支出有效税率的测算

4.2 全国三大税率测算结果

4.3 分地区三大有效税率测算结果

4.3.1 东部地区三大有效税率

4.3.2 中部地区三大有效税率

4.3.3 西部地区三大有效税率

4.4 小结

5 税收结构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检验

5.1 模型与数据

5.1.1 计量模型介绍

5.1.2 数据和变量选择

5.2 计量结果分析

5.2.1 全国税收结构对经济增长影响的计量结果分析

5.2.2 区域税收结构对经济增长影响的计量结果分析

5.2.3 税收结构经济增长效应的区域差异性检验

6 主要结论及政策建议

6.1 主要结论

6.2 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展开▼

摘要

本文重点研究了税收结构的总体经济增长效应以及经济增长效应的区域差异性。首先,将税收结构界定为资本所得、劳动所得以及消费支出的有效税率结构;其次,利用内生劳动供给的经济增长模型研究税收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并进行机理分析;紧接着结合我国三大区域的划分方法,对我国以及东、中、西三大区域的税收结构进行了统计描述;最后,构建了一个包含税收变量以及控制变量的计量模型,并利用2001-2012年度全国31个省份面板数据,进行了回归分析。进一步地,在原模型中通过引入虚拟变量检验税收结构经济增长效应的区域差异性。
  本文研究认为,理论上,资本所得税、劳动所得税、消费支出税的有效税率会通过影响家庭的劳动—体闲选择、储蓄—消费选择以及政府生产性公共支出占比来影响经济增长。有效税率测算的结果显示,从全国范围来看,三大税率中资本所得税率最高,其次是消费支出有效税率,最后是劳动所得税率;横向比较发现东部地区三大税率均高于中部和西部地区,总体税收负担水平最高,雨增长率在三大区域之间处于最低,西部和中部的税收结构较接近。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税收结构对于经济增长存在显著影响,并且这种影响具有较为明显的区域差异性,表现为三大税率的经济增长效应在不同区域间的方向及力度有所不同。东部地区三大税率与经济增长均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中部地区资本所得税率与消费支出有效税率的提高会阻碍地区经济发展,而劳动所得有效税率对经济增长存在正向效应;西部地区提高资本所得有效税率会抑制经济增长,消费支出有效税率和劳动所得有效税率的影响在统计上不显著。政府生产性公共支出占比对于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既有正向也有负向。
  根据研究结论,我国应进一步控制总体税收负担水平,继续推行“结构性减税”,同时在制定税收调节政策时,对区域差异性加以考虑,从而促进经济更好地发展。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