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多方协作的“双螺旋”式新型农技推广体系研究——以湖州市农技研发与推广改革为例
【6h】

多方协作的“双螺旋”式新型农技推广体系研究——以湖州市农技研发与推广改革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致谢

摘要

1 前言

1.1 选题政策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对象

1.3.1 湖州市概况

1.3.2 湖州市现代农业发展基础

1.3.3 市校共建新农村的合作基础

1.4 研究内容

1.4.1 我国现行农技推广体系的不完善因素分析

1.4.2 新型农技研发与推广体系的核心模式研究

1.4.3 多方协作的新型农推体系现阶段实践成效

1.4.4 从持续演进的角度思考新型农推体系的发展对策

1.4.5 多方协作的“双螺旋”式农技研发推广体系模型

1.5 研究思路

2 国内外农技推广体系发展现状

2.1 国外农技推广体系

2.1.1 北美洲的农技推广体系

2.1.2 欧洲的农技推广体系

2.1.3 亚洲的农技推广体系

2.2 我国农技推广的发展历史及现状

2.2.1 新中国成立前的农业科技推广

2.2.2 新中国成立后的农业科技推广

2.3 我国现行农技推广体系存在的问题

2.3.1 供需脱节

2.3.2 条块分割

2.3.3 研用分化

2.3.4 资源失衡

2.3.5 机制不畅

2.3.6 投资不足

2.3.7 信息失灵

3 湖州市新型农技研发与推广体系发展现状

3.1 “1+1+N”农技研发和推广核心模式(推广活动链条)

3.2 政产学研合作的农推产业联盟(合作主体链条)

3.3 围绕研推体系建立的配套体系群(配套体系链条)

3.3.1 新型配套平台体系

3.3.2 新型配套服务体系

3.3.3 新型配套培育体系

3.4 新型农技研推体系的创新特征

3.4.1 体制创新:政产学研一体化

3.4.2 模式创新:“1+1+N”农推模式

3.4.3 机制创新:政府主导与市场运作有机统一

4 多方合作的新型农技研发与推广体系现阶段实践成效

4.1 促进科技资源向生产主体集聚,加快成果转化效率

4.1.1 大力引进推广“三新”,促进农技科研成果转化

4.1.2 以项目实施为纽带,推动农技资源高效整合

4.1.3 以联盟覆盖园区为抓手,推动现代农业产业集群化发展

4.1.4 以联盟横向合作为突破口,推动相关产业融合发展

4.2 建立对接应用的科技研发体系,加快创新驱动发展

4.2.1 市校(院地)共建农技研发大平台,推进成果转化效率

4.2.2 建设本地科技研发公共平台,服务主导产业提升发展

4.2.3 培育农业企业研发平台,提升原始创新和集成再创新能力

4.3 健全基层推广服务体系,加快公共服务供给方式转型

4.3.1 以建立农业公共服务中心为抓手,深化基层公共推广体系

4.3.2 针对重点产业发展需求,探索建立区域性农技推广中心

4.3.3 以技术入股为手段,探索建立市场化推广利益综合体

4.4 促进科技推广与人才培养结合,推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

4.4.1 政产学研共建培育平台,大力提升农村人才科技素质

4.4.2 深入农技推广人才体系建设,新型农民培育提质增效

4.4.3 深化农村人才培育改革创新,拓展职业农民培养路径

5 探索农技研发与推广体系的进化形态

5.1 “1+1+N”体系的高度完善(第一进化形态)

5.1.1 强化高校首席专家团队与国家级涉农科研机构的紧密合作

5.1.2 强化农技推广人员与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的紧密合作

5.1.3 强化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对普通农民的辐射带动

5.2 “1×1×N”体系的提升发展(第二进化形态)

5.2.1 实施农业技术入股为突破,激发农技研推内生活力

5.2.2 以农业技术入股为联结点,构建紧密型利益共同体

5.2.3 推进科技资源资本化,建立直接对接生产的农技供给体系

5.3 农业科技创新团队的综合拓展(第三进化形态)

5.3.1 探索各产业联盟之间的柔性横向合作

5.3.2 围绕创新项目,建立柔性合作机制

5.3.3 围绕共性技术研发,建立兼任合作机制

5.3.4 围绕产业发展需要,建立内外融合机制

5.4 公益性和市场性动态融合的主导产业研究院(第四进化形态)

5.4.1 建立主导产业研究院的机制原理

5.4.2 主导产业研究院的特征

5.4.3 主导产业研究院的定位

5.4.4 主导产业研究院的构建路径

5.4.5 设立主导产业研究院的目的和意义

5.4.6 主导产业研究院的功能

6 湖州市多方协作的“双螺旋”式体系发展模型

6.1 新型农技研推体系“双螺旋”模型的提出

6.2 新型体系“双螺旋”模型的结构分析

6.2.1 两种需求力量分析(“双螺旋”结构的两条螺旋)

6.2.2 双链交互作用下的螺旋式结构分析(“双螺旋”的非线性平行结构)

6.2.3 构成“双螺旋”体系的因素分析(“双螺旋”的碱基)

6.2.4 新型“双螺旋”研推体系的运动变化规律

6.3 与生物DNA双螺旋结构的比较分析

6.3.1 生物学的DNA双螺旋结构特点

6.3.2 新型农技研发与推广的“双螺旋”结构对比特点

7 研究结论与创新点

7.1 研究结论

7.1.1 政产学研的紧密融合是新型农推体系成功的关键

7.1.2 政府主导与市场运作相结合是农推体系发展的必然

7.1.3 构建的新型农推体系是对接科研与生产的高效通道

7.1.4 “双螺旋”式发展模型的设计是新型体系的演进方向

7.2 创新点

7.2.1 跨系统整合农业技术研发推广力量

7.2.2 探索新型农技研推体系的科技资源资本化

7.2.3 研究新型体系的“四位一体”人才培育同步系统

7.2.4 构建市场性和公益性兼容的新型农技研推体系

7.2.5 探讨新型农推体系四种形态的进化发展路径

7.2.6 提出多因素协同作用下的“双螺旋”体系模型

参考文献

附录: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展开▼

摘要

论文将在深入分析研究国内外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发展过程和运行模式的基础上,针对目前湖州市农技研发与推广体系的创新探索和实践经验,总结和提炼出符合现代农业发展方向的、区别于传统推广体系的新型农业科技研发与推广“湖州模式”。在“1+1+N”政产学研一体化推广体系日趋成熟的基础上,针对其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瓶颈性问题,进一步提出改进对策。从持续发展和不断更新的思路出发,通过分析政产学研多方力量、多种因素协同促进下的四种进化形态,即高度完善的“1+1+N”农推体系进化形态、紧密结合的“1×1×N”农推体系进化形态、综合性跨产业和学科的农业科技创新团队推广体系进化形态、动态平衡公益性和市场性的主导产业研究院推广体系进化形态,来探究“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双重作用下不断变化推进的新型农技研发与推广体系双螺旋式交互上升的发展结构。由此构建出在政府推动力与市场拉动力的相互作用下,新型农技研发与推广体系的“双螺旋”模型;并得出“双螺旋”式新型体系会随着社会和科技水平的不断进步,向更加先进的形态自我更新与发展,从而带动农业产业不断进步的研究结论,为进一步推动农技研发与推广体系的创新改革实践率先做出探索、大胆提出构想。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