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16--18世纪入华耶稣会士中国地理研究考述
【6h】

16--18世纪入华耶稣会士中国地理研究考述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绪论

一、选题旨趣及意义

二、研究对象与内容

三、研究现状及趋势

四、研究方法与思路

第一章 耶稣会士入华前西方人对中国地理的想象及探索

第一节 13世纪前西方人对中国地理的描述及想象

第二节 13-14世纪前往东方的西方人对中国地理的印象

第三节 15世纪地理大发现后葡萄牙、西班牙人对中国地理的记载

第四节 16世纪以来欧洲制图学对中国地理信息的渴望

第二章 入华耶稣会士对中国地理的初步探究

第一节 罗明坚的《中国地图集》与中国地理研究

一、罗明坚与《中国地图集》的绘制

二、罗明坚与中国地理研究

第二节 利玛窦世界地图的绘制与中国地理研究

一、利玛窦与世界地图的绘制

二、利玛窦世界地图中的“中国”

三、利玛窦绘制中国地图考

四、利玛窦—金尼阁《利玛窦中国札记》的中国地理研究

第三章 入华耶稣会士对中国地理的深入研究

第一节 曾德昭《大中国志》与中国地理研究

一、曾德昭生平及《大中国志》的基本情况

二、曾德昭与中国地理研究

三、曾德昭与中国地图的绘制

第二节 卜弥格《中国地图册》及中国地理研究

一、卜弥格生平及《中国地图册》的绘制

二、卜弥格研究中国地理的特点及不足

第三节 卫匡国《中国新地图集》与中国地理研究

一、卫匡国与《中国新地图集》的绘制

二、卫匡国《中国新地图集》中的“中国景象”

三、卫匡国《中国新地图集》的价值及意义

第四节 安文思《中国新史》与中国地理研究

一、安文思及《中国新史》的写作

二、安文思研究中国地理的成就与不足

第五节 李明的《中国近事报道》与中国地理研究

一、李明与《中国近事报道》的写作

二、李明研究中国地理的着眼点及其特征

第四章 入华耶稣会士集体完成全国地图的测绘

第一节 法国耶稣会士参与的《皇舆全览图》的绘制与流布

一、法国耶稣会士来华及传教事业的开拓

二、康熙皇帝组织传教士实地测量

三、耶稣会士测绘成员的具体分工及实测成果

四、《皇舆全览图》绘制、流布情况及其意义

第二节 耶稣会士参与《乾隆内府舆图》的绘制

一、乾隆皇帝组织传教士测绘《乾隆内府舆图》

二、《乾隆内府舆图》绘制工作的完成及其意义

结论

一、16-18世纪入华耶稣会士与中国地理研究的特点与不足

二、入华耶稣会士研究中国地理的价值和意义

三、余论

参考文献

附录1 外国人名译名对照表

附录2 入华耶稣会士中国地理研究活动一览表

附录3 图表目录

后记

作者简历

展开▼

摘要

16-18世纪,以入华耶稣会士为代表的西方传教士,在中国和欧洲两个不同的地理区域和文化氛围中展开了对中国地理的认知和研究。正是他们不断发往欧洲的报告、书信、地图和著作中留下了大量关于中国地理的信息,构成了近代欧洲中国地理知识的来源。以罗明坚、卜弥格和卫匡国为代表先后进行的中国地图的绘制,采用西法对中国地理加以研究,中国地理地貌开始用经纬度的方式被测量,一些重要的地名开始被标注。这项工作和利玛窦绘制世界地图的工作一样重要。一个是努力传播西方地理知识和世界意识,建立新的“世界观”的过程;一个则是向欧洲传播中国地理知识,建设一个新的“中国观”的过程。此期,入华耶稣会士撰写了一批重要的综合性汉学著作,对中国地理的研究也构成了关于中国研究的主要内容。利玛窦—金尼阁的《利玛窦中国札记》、曾德昭的《大中国志》、安文思的《中国新史》、李明的《中国近事报道》等对中国的疆域概况、行政区划、城市、人口、物产及风俗等开始有了比较具体准确的记载,人文地理得以清晰呈现,中国形象更加真实,西方关于近代中国的地理观开始形成,并成为明清之际耶稣会士宣传中国、解释其适应政策、巩固天主教在华地位的有力手段。明清易代之后,耶稣会士取得了清廷的信任,18世纪初展开了大规模实测全国地图的工作。在集体协作、共同努力下最终完成了中国近代具有开创性的成果《皇舆金览图》及《乾隆内府舆图》,使中国在制图学方面走到了世界的前列。这是一个中西地理研究交汇影响的过程,客观上,扩大了中国地理研究的深度与广度,促进了欧洲人对中国地理的认识,使得欧洲在充分利用耶稣会士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形成了丰富、准确的中国地理观念,中国地理知识也很好地汇入到了欧洲的学术宝库中,成为近代欧洲人了解中国最直接的载体。然而,中国长期被桎梏的科学研究态度使得国人对自己的地理认识停滞不前,甚至进入近代我们还在采用传统的方法绘制地图。直到19世纪以后,才开始重新学习科学地理调查研究的方法。 本文选定16-18世纪的入华耶稣会士为研究对象,探讨他们在两种不同的文化背景下进行中国地理研究的活动历程,采用历史比较、跨文化研究等方法,解析其地理学研究成为跨文化对话手段的原因及其诠释中国地理信息的方法。本研究分为三个部分:⑴探讨耶稣会士入华前西方人对中国地理的想象及探究,分析17世纪前西方对中国地理认知的程度,揭示入华耶稣会士进行中国地理研究的时代使命和内在价值;⑵探讨16-18世纪入华耶稣会士开展中国地理研究的背景和过程,分析三个阶段的入华耶稣会士采取的研究手段和诠释方法、具体的研究内容和成果形式,揭示出这一学术研究的递进过程;⑶探讨西方对中国以及中国地理知识的认识与评价,揭示中西地学研究的历史机缘和表现形式,展现出欧洲人认识中国地理的发展过程,进而在宏观层次上探寻不同文化间交流互动的历史意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