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西协商民主实践之比较:以浙江温岭民主恳谈会和丹麦共识会议为例
【6h】

中西协商民主实践之比较:以浙江温岭民主恳谈会和丹麦共识会议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致谢

摘要

1.绪论

1.1 选题的背景和研究目的

1.2 相关研究的文献综述

1.2.1 关于协商民主理论的文献综述

1.2.2 国内关于协商民主理论的研究

1.2.3 对温岭民主恳谈会研究的文献综述

1.2.4 对国外协商民主实践的介绍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思路

1.4 论文内容结构

2.协商民主理论的发展进程

2.1 协商民主兴起的背景和理论基础

2.1.1 协商民主兴起的背景

2.1.2 协商民主的理论基础

2.2 协商民主理论的基本内容

2.2.1 协商民主理论的观点

2.2.2 协商民主理论的原则

2.3 协商民主的现状

3.温岭民主恳谈会:协商民主在中国

3.1 协商民主在中国基层社会领域的实践形式

3.2 温岭民主恳谈会的制度设计

3.2.1 民主恳谈会产生的背景和发展历程

3.2.2 2005年泽国镇民主恳谈会的背景

3.2.3 参与者的遴选

3.2.4 会议的流程

3.2.5 会议的效果

3.2.6 本次民主恳谈会的作用与意义

3.2.7 本次恳谈会的进步

4.共识会议:协商民主在丹麦

4.1 协商民主的各种实践形式

4.1.1 愿景工作坊(scensr io workshop)

4.1.2 公民陪审团(citizeas jury)

4.1.3 协商式民意调查(deliberative poll)

4.2 共识会议(consensus conference)

4.3 丹麦公民共识会议的制度设计

4.3.1 丹麦科技委员会基金会(The Danish Board of Technology Foundation)

4.3.2 丹麦共识会议的流程

4.4 关于转基因食品的共识会议(1999年)

4.4.1 会议背景

4.4.2 本次会议的组织

4.4.3 本次会议的内容

4.4.4 本次会议的影响

5.比较

5.1 会议功能的不同

5.2 会议影响的不同

5.3 会议组织过程的不同

5.4 原因初探

6.结语

参考文献

展开▼

摘要

协商民主理论是20世纪八十年代在西方兴起的一种理论范式,强调在自由平等的条件下,公民通过相互之间的对话、讨论、辩论更实质性地参与到与自身利益相关的政治活动和政策决策中去。现在协商民主已经从理论阶段逐渐转变到了实践阶段,很多国家和地区都将协商民主理论与本国的政治实际相结合,把协商民主从理论转化为现实制度设计,其中本文挑选的中国温岭的民主恳谈会和丹麦的共识会议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本文希望通过对比协商民主理论在中国和丹麦的实践,来分析类似的协商民主制度设计会不会因为两个国家截然不同的政治文化和制度背景而具有不同的目的、作用和意义。
   本文结合概念阐述和案例分析,首先梳理了协商民主理论的发展历程和现状,然后以2005年温岭泽国镇民主恳谈会和1999年丹麦关于转基因食品的共识会议为研究案例,分别对温岭民主恳谈会和丹麦共识会议从会议组织、内容、效果和影响等方面进行了概述和分析。最后从会议的功能、影响等方面对两个会议进行对比分析。丹麦借着共识会议的平台为民众的政治参与创造条件,根本上是追求每个个人对政治过程的平等参与权以及培养合格的公民。而中国目前的协商民主实践主要还是起到促进决策民主,增加政策合法性的作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