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G-M型脉管制冷机主动式配气系统与富余冷量利用方法研究
【6h】

G-M型脉管制冷机主动式配气系统与富余冷量利用方法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致谢

主要符号表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G-M型脉管制冷机研究进展

1.2.1 单级G-M型脉管制冷机研究进展

1.2.2 液氦温区脉管制冷机研究进展

1.3 G-M型脉管制冷机配气系统研究进展

1.4 液氦温区富余冷量研究进展

1.5 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

第二章 G-M型脉管制冷机主动式配气系统理论研究

2.1 引言

2.2 传统式配气系统理论分析

2.2.1 压缩机配气量和配气量耗功分析

2.2.2 熵产分析

2.3 主动式配气系统理论分析

2.3.1 主动式配气系统

2.3.2 单级中间气库主动式配气系统

2.3.3 多级中间气库主动式配气系统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液氦温区G-M型脉管制冷机富余冷量理论研究

3.1 引言

3.2 回热器模拟软件REGEN简介

3.3 富余冷量输出模型数值模拟和分析

3.3.1 REGEN模拟

3.3.2 回热器内部富余冷量分布

3.3.3 不同冷热端温度对冷量输出的影响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G-M型脉管制冷机实验装置

4.1 制冷机系统

4.1.1 压缩机

4.1.2 平面旋转阀

4.1.3 脉管制冷机

4.2 真空与绝热系统

4.3 测量系统

4.3.1 温度测量

4.3.2 压力测量

4.3.3 制冷量测量

4.3.4 压缩机功率测量

4.3.5 测量误差

4.4 G-M型脉管制冷机旋转阀与电磁阀对比实验装置

4.5 主动式配气系统实验装置

4.6 液氦温区G-M型脉管制冷机富余冷量实验装置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G-M型脉管制冷机实验研究

5.1 电磁阀配气系统和旋转阀配气系统比较

5.1.1 频率和时序对制冷性能的影响

5.1.2 电磁阀和旋转阀性能比较

5.2 主动式配气系统实验分析

5.2.1 配气量耗功和熵分析

5.2.2 主动式压缩机配气系统制冷性能分析

5.2.3 关于压缩机总耗功的讨论

5.3 G-M型脉管制冷机富余冷量实验研究

5.3.1 回热器内部富余冷量分布

5.3.2 冷热端温度对富余冷量的影响

5.3.3 多路冷量输出

5.3.4 制冷机性能评价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主要创新点

6.3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展开▼

摘要

G-M型脉管制冷机以其振动低、可靠性高、制冷量大等优点,可望在低温物理、超导磁体冷却、空间低温制冷和气体液化等领域获得推广应用。
   本文介绍了G-M型脉管制冷机的发展历史,着重阐述了配气系统和液氦温区富余冷量等方面的研究进展。针对严重制约脉管制冷机整机效率的回热器和配气系统不可逆损失问题,本文重点开展了主动式配气系统的理论研究和液氦温区富余冷量利用方法理论研究,同时基于G-M型单级脉管制冷机和两级脉管制冷机实验台开展了相应的实验研究工作。本文的研究进展主要表现在:
   1、主动式配气系统理论与实验研究。
   为克服传统配气方式压缩机高耗功、不可逆损失较大等缺点,本文提出了一种适用于G-M型制冷机的主动式配气系统(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号:201010122469.3)。主动式配气系统采用新增的中间气库回收排气过程中部分气体并在进气过程中为制冷机提供部分气体,从而形成了自中间气库进气、自压缩机进气、向中间气库排气、向压缩机排气等四个过程。与传统配气方式中直接通过压缩机实现进排气过程相比,主动式配气系统可显著降低进排气损失。本文开展了单级中间气库配气系统和多级中间气库配气系统熵分析、压缩机耗功分析以及最优中间气库压力的理论研究。结果表明存在中间气库最优压力使得系统熵产降至传统主动式配气系统的50%。
   基于单级G-M型脉管制冷机开展了相关实验验证工作。实验结果表明,当中间气库开启比例为30%时,配气系统不可逆损失和压缩机配气量耗功分别下降27%和37%。同时,制冷机获得更低的制冷温度且制冷量衰减较小。对比了电磁阀系统和旋转阀系统驱动的G-M型脉管制冷机性能,本文从配气量和阀门内部流动损失等方面分析了两种阀门制冷性能方面的差异。
   2、液氦温区G-M型脉管制冷机富余冷量理论与实验研究。
   富余冷量是指在对冷头没有或较小影响的前提下,由回热器或脉管内部焓流损失转化所得的富余冷量。本文采用REGEN3.3回热器软件对液氦温区G-M型脉管制冷机富余冷量进行模拟,定量分析了富余冷量产生机理。开展了单路和多路富余冷量输出模型研究,具体研究了回热器冷热端温度变化对富余冷量的影响。
   基于一台液氦温区脉管制冷机开展回热器侧富余冷量分布、冷热端温度变化对富余冷量的影响、多路富余冷量输出和制冷机效率等研究。结果表明,富余冷量可以有效提高制冷机可用能,且富余冷量的获得会造成一级制冷性能一定程度的衰减和制冷机内部温度分布的变化。

著录项

  • 作者

    王超;

  • 作者单位

    浙江大学;

  • 授予单位 浙江大学;
  • 学科 制冷及低温工程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邱利民;
  • 年度 2011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制冷机;
  • 关键词

    脉管制冷机; 配气系统; 冷量利用;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