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以《中国建筑》与《建筑月刊》为资料源的中国建筑现代化进程研究
【6h】

以《中国建筑》与《建筑月刊》为资料源的中国建筑现代化进程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与研究价值

1.1.1 研究背景

1.1.2 资料源的确定

1.1.3 研究命题及意义

1.2 已有相关研究述要

1.2.1 关于近代中国建筑期刊

1.2.2 关于近代中国建筑从业群体

1.2.3 关于近代中国建筑技术和材料

1.3 研究内容、目标、方法与论文结构

1.3.1 研究内容与研究目标

1.3.2 研究方法

1.3.3 论文结构

第2章 《中国建筑》与《建筑月刊》概况

2.1 近代上海新闻出版业的兴盛

2.2 《中国建筑》(1932.11-1937.4)

2.2.1 《中国建筑》办刊宗旨及文献著录特征

2.2.2 中国建筑》文献内容分析

2.3 建筑月刊》(1932.11-1937.4)

2.3.1 《建筑月刊》办刊宗旨及文献著录特征

2.3.2 《建筑月刊》文献内容分析

2.4 小结

第3章 建筑从业群体的组织化发展:新型建筑同业团体

3.1 建筑从业群体的变化与发展

3.2 中国建筑师学会发展概况

3.2.1 学会的办会宗旨、章程及组织机构概况

3.2.2 学会组织发展概况

3.3 上海市建筑协会发展概况

3.3.1 协会的办会宗旨、章程及组织机构概况

3.3.2 协会组织发展概况

3.4 建筑同业团体的公共职能

3.4.1 建筑同业团体的对外职能

3.4.2 建筑同业团体的对内职能

3.5 小结

第4章 建筑同业团体的产生与从业群体的职业化

4.1 职业规范的建构

4.1.1 职业化概述

4.1.2 建筑师职业的功能定位

4.1.3 建筑师执业行为的规范

4.2 职业技术标准的建立

4.2.1 建筑师业务文件的规范化

4.2.2 建筑设计流程及其内容的完善

4.2.3 营造厂业务文书的规范与建筑名辞的统一

4.3 建筑专业知识的宣传、普及

4.3.1 《中国建筑》的相关内容

4.3.2 《建筑月刊》的相关内容

4.4 建筑职业教育的推行

4.4.1 正基建筑工业补习学校

4.4.2 沪江大学商学院建筑科

4.5 小结

第5章 建筑技术体系与建材工业的现代转型

5.1 建筑结构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5.1.1 结构技术的理论研究

5.1.2 结构技术的实践应用

5.2 建筑材料与构造技术的发展

5.2.1 建筑材料的研究

5.2.2 建筑构造技术的发展

5.3 建筑物理

5.3.1 建筑声学的研究

5.3.2 建筑照明设计

5.3.3 建筑保温、隔热技术

5.4 建材工业和设备制造业的发展

5.4.1 民族水泥工业的发展机遇和困境

5.4.2 民族钢铁工业的蹒跚起步

5.4.3 其他建筑材料制造业的发展

5.4.4 建筑设备制造及安装行业

5.5 小结

结语

6.1 建筑同业团体的产生与从业群体的职业化发展

6.1.1 本土建筑师群体的发展加速了中国建筑的现代化进程

6.1.2 中国建筑师学会的产生与建筑师群体的职业化

6.1.3 上海市建筑协会的产生与营造商群体的转型

6.2 建筑技术体系与建材工业的发展

6.2.1 建筑技术演进

6.2.2 内忧外患下建材工业的发展与掣肘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中国建筑师学会章程

附录2 中国建筑师学会公守诫约

附录3 建筑师业务规则

附录4 上海市建筑协会章程

附录5 1930年中国建筑师学会会员录

附录6 1932年中国建筑师学会会员录

附录7 1933年中国建筑师学会会员录

作者简历

致谢

展开▼

摘要

中国近代建筑史时期是中国建筑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时期,1927.1937年的十年间更是中国建筑现代化进程的关键阶段。这一时期中国建筑在制度、从业者构成以及材料技术等方面产生的巨大变化,对中国建筑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论文以1927-1937年的十年间代表中国建筑界主流声音的建筑专业学术期刊《中国建筑》和《建筑月刊》为资料源,通过对《中国建筑》与《建筑月刊》刊载的部分论文的系统梳理和研究,从微观层面考察这一时期中国建筑的现代化进程,从人(建筑从业群体)与物(技术和材料)的视角,在“建筑同业团体的产生与从业群体的职业化”与“建筑技术体系和建材工业的现代转型”两个方面开展研究工作。
   论文简要回顾了相关研究领域的既有研究成果,在己确定的资料源的范畴内,确定研究工作的研究对象、研究价值、研究目标、研究方法以及论文整体结构。其后,从办刊宗旨、内容导向、文献内容与类别、作者构成等方面全面分析和综合论述建筑专业学术期刊《中国建筑》和《建筑月刊》,在对比分析《中国建筑》与《建筑月刊》相关内容的基础上,论述这一时期中国建筑在从业群体、建筑观念以及相关制度等方面的发展状况与特征;详细论述中国建筑师学会和上海市建筑协会这两个中国近代建筑史时期最重要的新型建筑同业团体的发展状况,包括中国建筑师学会和上海市建筑协会的缘起、组织体系发展、对内及对外的公共职能,以及在业内外的影响等;详细论述中国建筑师学会和上海市建筑协会作为新型建筑同业团体,对于当时建筑从业群体职业化进程的影响和作用,内容涉及中国建筑师学会和上海市建筑协会在推动从业者职业规范的建构、普及建筑专业知识,推行职业教育等方面所作的努力,以及对于此时期建筑从业群体(特别是建筑师群体)职业化发展状况的研究。以基础资料源所记载的近代中国建筑活动现象为基础,从建筑技术理论的引入及其成果应用、国内主要建材、设备制造及安装业的发展等方面论述这一时期建筑技术体系和主要建材工业的发展状况及其对于中国建筑现代化进程的影响。最后,在前述研究工作的基础上,以结语的形式简要概述研究成果,包括20世纪20、30年代新型建筑同业团体的产生与发展、中国建筑从业群体的职业化发展、以及建筑技术体系和建材工业的发展对于中国建筑现代化进程的影响和作用。
   本论文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基于创新研究观念与创新研究方法的中国近代建筑史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项目批准号50838007)。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