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高渗氯化钠溶液复苏对失血性休克大鼠各器官细胞HO-1 mRNA表达及凋亡的干预研究
【6h】

高渗氯化钠溶液复苏对失血性休克大鼠各器官细胞HO-1 mRNA表达及凋亡的干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致谢

序言

引 言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 论

结 论

参考文献

综述 高渗氯化钠溶液复苏的研究新进展

个人简历

发表论文一

发表论文二

发表论文三

展开▼

摘要

研究背景: 失血性休克是创伤早期最常见的死亡原因,以全身微循环灌流量急剧锐减、细胞普遍缺氧和重要器官遭受损害为特征的病理过程,即微循环障碍导致细胞线粒体氧供受损,也是细胞水平的一种急性营养代谢障碍。失血性休克的病理生理变化和救治方法的研究一直是创伤学研究中的热点问题。 目前,使用高渗氯化钠溶液(7.5%)作为复苏液的概念已被公认并获得进一步阐述,近年来,不少研究表明,高渗氯化钠溶液复苏失血性休克过程中尚具有一些独特的作用机制,如具有良好的免疫调理功能、能减轻缺血/再灌注引起的组织器官损伤、有效地改善微循环等,十分值得关注。 血红素氧合酶-1(HO-1),是诱导型酶,在抗氧化应激损伤、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本研究将通过定量检测和比较假手术组(Sham组)、等渗盐水复苏组(NS组)和高渗氯化钠溶液复苏组(HTS组)大鼠的心、肝、肺、肾和小肠黏膜等器官细胞HO-1mRNA表达及细胞凋亡发生情况,从而在分子生物学水平探讨高渗氯化钠溶液复苏失血性休克的救治疗效和作用机制。 方法: 本研究将21只SD大鼠制作成重度失血性休克模型,根据院前期不同的复苏液体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高渗氯化钠溶液复苏组(HTS组)和等渗盐水复苏组(NS组),每组7只,采用SYBRGreenI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和流式细胞仪FITC-AnnexinV/PI荧光染色法,定量检测各组大鼠心、肝、肺、肾和小肠黏膜等器官细胞的HO-1mRNA表达及细胞凋亡发生情况,并加以统计学比较和分析。 结果: 1、在该重度失血性休克大鼠模型中,等渗盐水和高渗氯化钠溶液复苏均可立即产生有效的复苏作用,迅速改善大鼠的血流动力学状态,且维持平稳。 2、NS组和HTS组大鼠经失血性休克/复苏后,各器官的细胞凋亡发生率均明显增高,其中以小肠黏膜和肺尤为明显。与Sham比较,NS组大鼠的心、肝、肺、肾、小肠黏膜等器官细胞凋亡率均明显增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HTS组大鼠的肺和小肠黏膜的细胞凋亡率也明显增高,与Sham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此外,NS组大鼠的心、肺和小肠黏膜等器官的细胞凋亡发生率均较明显高于HTS组大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 3、失血性休克/复苏能诱导大鼠各器官细胞增加HO-1mRNA的表达。但与Sham组比较,仅HTS组大鼠肝、肾等器官细胞HO-1mRNA表达显著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3)。 4、经过失血性休克和复苏后,NS组和HTS组大鼠肺细胞和小肠黏膜细胞的HO-1mRNA表达和细胞凋亡之间存在着明显的负相关关系。 结论: 在该重度失血性休克大鼠模型,与等渗盐水复苏比较,高渗氯化钠溶液复苏能更有效地减少失血性休克/复苏后各器官细胞凋亡的发生率和诱导细胞HO-1mRNA的表达增加,可能有助于更好地保护机体细胞和维持器官功能状态,从而改善预后。诱导HO-1基因的过表达和减少细胞凋亡的发生率可能是高渗氯化钠溶液复苏救治失血性休克的分子生物学机制之一。

著录项

  • 作者

    陆远强;

  • 作者单位

    浙江大学医学部;

    浙江大学;

    浙江大学医学院;

  • 授予单位 浙江大学医学部;浙江大学;浙江大学医学院;
  • 学科 急诊医学
  • 授予学位 博士
  • 导师姓名 黄卫东,蔡秀军;
  • 年度 2009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R541.64;
  • 关键词

    高渗氯化钠溶液; 失血性休克; 器官细胞; 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