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封闭负压治疗慢性难愈性创面的应用体会
【6h】

封闭负压治疗慢性难愈性创面的应用体会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致谢

引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的原理与运用

个人简历

展开▼

摘要

目的:各种原因引起的慢性难愈性创面在临床上常能遇到,如褥疮、糖尿病足、血管炎性溃疡、慢性溃疡合并骨髓炎等,往往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也增加了住院时间和医疗费用。 慢性难愈性创面通过传统方法进行清创、换药,清除坏死组织往往需很长时间才能愈合,甚至有时因为肉芽老化或生长缓慢,随病程进展可能会加重重要结构的暴露和损伤,如肌腱坏死、骨髓炎等可能.对于患者来说,每次换药都是一次痛苦的经历;对于医生来说,频繁的换药占据了医生大量的宝贵时间.医生和患者都希望能够找到一种对慢性难愈性创面有疗效的治疗方法. 1993年,德国Ulm大学创伤外科的Fleischmann博士等人首创了封闭负压引流技术[1],并在四肢感染性创面的治疗上取得了显著疗效。1997年Argenta和Morykwas等人对封闭负压引流技术进行的动物实验和300例急慢性创面的临床试验,为该技术提供了实验依据和临床依据[2,3],证明该技术能增加局部血供,促进创面肉芽生长,特别是对慢性和复杂的创面的修复也有显著疗效.在我国,裘华德教授在1994年率先引进该技术,并在部分地区推广,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临床应用[4].由于该技术应用方便,技术操作容易掌握,且效果显著,十几年来已经在国内外得到公认并被广泛应用于临床.目前它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普外科、烧伤科、整形外科、骨科等学科的众多患者. 本科室自2007年1月以来对23例慢性难愈性创面患者进行了封闭负压引流技术的治疗,疗效显著。现通过总结临床经验,进行相关数据统计,对VAC技术的适应症,治疗方法,注意事项,并发症的预防等进行总结,为今后临床操作提供经验参考。 方法:从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本科室共收治并随访皮肤软组织慢性溃疡经传统换药治疗1月以上无效或疗效不明显的患者23例。随访时间2-24月,记录患者病程,治疗前溃疡创面情况,创面细菌培养情况,封闭负压使用次数(3例糖尿病足病人自动要求终止负压治疗,其中1例因年龄过大不能耐受麻醉及手术而自动出院,2例因封闭负压治疗2次后疗效不显著而转骨科行截肢术),创面修复情况,愈后情况,总住院天数,患者及家属满意度等方面的资料,并对封闭负压引流技术的经验进行总结. 结果: 1.本组住院病人平均封闭负压次数2.7次,平均住院天数21天. 2.患者经封闭负压引流治疗3次以内,达到创面肉芽组织新鲜,行植皮或皮瓣转移修复的患者有61%。较传统换药明显方便有效。 3.患者通过VAC治疗,创面肉芽组织新鲜行植皮或皮瓣转移修复治愈率为87%。其中未能通过VAC治愈的13%为3例糖尿病病人。1例因年龄过大不能耐受麻醉及手术而自动出院。2例因VAC治疗2次后疗效不显著而转骨科行截肢术。 4.23例患者均未出现明显并发症。 结论:在治疗慢性难愈性溃疡的效果方面,封闭负压技术能防止创面污染;避免交叉感染;刺激创面肉芽组织快速生长;缩短治疗时间和减轻患者痛苦;并且能对传统换药无效的难愈性创面有良好的治疗效果。是治疗慢性溃疡的一种简单、有效方法。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