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DSA引导下经皮卵圆孔穿刺行射频温控热凝术治疗复发性三叉神经痛
【6h】

DSA引导下经皮卵圆孔穿刺行射频温控热凝术治疗复发性三叉神经痛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前言

声明

致谢

1引言

2资料与方法

2.1试剂、器材

2.2病人选择

2.3方法

2.4数据收集

2.5统计处理

3结果

4讨论

5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神经根性疼痛的研究进展

作者简历及在读期间科研成绩

展开▼

摘要

目的: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引导下,经皮卵圆孔穿刺行射频温控热凝术治疗复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疗效及安全性,探讨该技术的临床使用价值,为复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提供一个有效、安全、可行的治疗方法。 方法:复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38例,口服药物治疗效果欠佳或出现副作用,射频热凝前药物治疗采用卡马西平,术前检查无射频热凝禁忌症,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术日停用口服镇痛药物,送往介入诊疗中心。患者仰卧,头正位,常规心电血氧饱和度监测,开放静脉通路,鼻导管吸氧,术者及助手穿防辐射服,采用IIartel前入路与放射线动态定位结合的方法引导穿刺,准确清晰显示卵圆孔后,穿刺点与卵圆孔连线即为穿刺针方向。采用LeKsell射频仪(Elekta Leksell LNG30-1神经射频仪,生产商:瑞典医科达公司)及配套尖端裸露5mm毁损穿刺针,在局麻下穿刺,患者出现剧痛或有针尖落空感,提示针尖已接近卵圆孔。采用DSA(INTEGRIS0007744)放射线定位穿刺针位置,侧位显示穿刺针没有超过斜坡位,再采用电生理刺激,高频100Hz,0.5~1.0mA电流刺激时,患者感觉三叉神经相应分布区有明显跳痛,则穿刺准确,根据反应部位适当调整穿刺针的深度和方向,使反应部位与患者疼痛部位相一致,再给予低频3~10Hz、1~2mA电流刺激以排除运动神经在毁损范围内。若穿刺深度达7.5cm,经电生理刺激仍不能诱发相应疼痛,则退针至皮下,适当调整穿刺点与卵圆孔连线方向,再次重复上述操作,直至针尖位置正确。然后行射频温控热凝术,温度控制在60-75℃,每次定时90s,行3个治疗单元共计270s,热凝时给予少量芬太尼和咪唑安定针,再进行射频热凝,这样可以减轻患者的痛苦。术后行角膜反射检查、感觉功能及咀嚼功能检查,如果扳机点试验不能诱发术前类似疼痛则结束治疗。记录患者治疗后即刻,1、3、6个月VAS评分及并发症情况,并给予治疗。 结果: 1.38例患者治疗后临床治愈31例,显效6例,无效1例。 2.治疗前VAS评分中位数为9.00分,四分位数间距为1.05分,治疗后即刻、1月时、3月时、6月时中位数均为0分,四分位数间距分别为0、0、1.30、2.80分,与术前比较,治疗后即刻、1个月、3个月、6个月时的VAS评分明显降低(P<0.01); 3.治疗后4例出现面部血肿,对症处理7天内缓解,面部麻木28例(73.9%),5例咀嚼肌无力半月至一月内恢复,1例角膜炎,经眼科会诊,予生理盐水滴眼一周缓解。 结论:DSA引导下经皮卵圆孔穿刺行射频温控热凝术治疗复发性三叉神经痛,根据客观定位,该方法比传统神经外科手术简单、易行,创伤小且安全、有效,并发症少。但仍有一例患者此法无效,这需要进一步探讨三叉神经复发原因,以及最佳治疗方法。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