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西部落后地区农村经济制度演变分析——以贵州省关岭县农村基本经济制度变迁为例
【6h】

西部落后地区农村经济制度演变分析——以贵州省关岭县农村基本经济制度变迁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1.前言

2.新制度经济学的有关理论

2.1产权和交易成本经济学理论

2.2制度和制度变迁理论

3.国内对农村基本经济制度演变的有关研究

4.贵州省关岭县农村经济制度的演变历史

4.1贵州自然与经济社会概况

4.2关岭县自然与经济社会状况

4.3关岭县农村经济制度的演变及经济绩效

4.3.1人民公社的“兴盛”

4.3.2从自发产生到官方认可的土地承包责任制

4.3.3社队(乡镇)企业的出现和发展

4.3.4蓬勃发展的个体私营经济

5.关岭县农村基本经济制度演变的制度分析

5.1从“人民公社”到“土地承包”的制度分析

5.1.1合作社、人民公社的产权特征以及制度变迁中产权变化和交易成本问题

5.1.2从人民公社到家庭联产承包制的变迁中产权变化和交易成本问题

5.2从社队(乡镇)企业到个体民营经济演变中的产权变化和交易成本问题.

6.制度变迁的路径倚赖与经济社会的发展

6.1制度变迁路径的选择:强制性制度变迁、诱致性制度变迁及其它

6.1.1制度变迁的路径分析:土地制度

6.1.2制度变迁的路径分析:乡镇企业产权结构的演进

6.2补充解释:文化与意识形态的作用

6.3政府作为的评价

7.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摘要

本文是以新制度经济学理论及其分析方法为工具,对贵州省关岭县1950年以来的农村基本经济制度演变历史进行案例分析的研究成果。研究首先客观地回顾了其中几个基本经济制度的演变历史,从人民公社、土地承包责任制、社队(乡镇)企业,到个体私营经济,对这些制度的经济绩效进行评价。在对制度演变的分析中,无论是从“人民公社”到“土地承包”的制度演变,还是从社队(乡镇)企业到个体私营经济的演变,都高度关注其中的产权特征及变化和交易成本问题。在对制度变迁的轨迹进行分析时,对其中的土地制度和乡镇企业产权结构的演变路径,以及文化与意识形态、政府作为在其中的作用做了深入的研究。最后得出一些有意义的结论:一是再现了经济制度中多个利益主体的博弈过程,提出了一些过去被忽略的利益主体;二是提出了制度演变中强制性变迁和诱致性变迁模式的共同演进、对立统一的关系;三是认为作为强势主体的政府不仅要承担正式制度创新的成本,还有维护“社会资本”的职责;最后还指出了两个基本经济制度继续演变的趋势和方向等。通过案例分析,从制度视角对西部落后地区农村经济没有能够较快地完成向市场经济的转轨、实现持续快速增长给予了合理解释,预期了促进西部落后地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制度变迁轨迹。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