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论微型金融机构在我国的商业化经营
【6h】

论微型金融机构在我国的商业化经营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第1章 导论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1.1 研究目的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及框架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框架

1.4 研究方法、创新和不足之处

1.4.1 研究方法

1.4.2 文章创新之处

1.4.3 文章不足之处

第2章 关于微型金融机构的相关理论

2.1 微型金融的理论基础

2.1.1 金融创新理论

2.1.2 金融发展与收入差距理论

2.1.3 可持续发展理论

2.2 微型金融机构的含义及类型

2.2.1 微型金融机构的含义和特点

2.2.2 微型金融机构的类型

2.3 微型金融机构服务对象的确定

第3章 微型金融机构商业化经营的国际经验

3.1 国际微型金融机构商业化经营的案例分析

3.1.1 孟加拉乡村银行(Grameen Bank)的可持续化经营

3.1.2 印度尼西亚人民银行小额信贷部( BRI-UD)的商业化经营

3.1.3 玻利维亚阳光银行( Bancosol)的商业化经营

3.2 国际微型金融机构商业化运作的优势分析

3.2.1 国际微型金融机构的商业化运作

3.2.2 微型金融机构商业化运作的优势分析

第4章 我国微型金融机构的发展现状及机遇分析

4.1 我国微型金融机构的发展现状

4.1.1 微型金融机构在我国的探索性发展

4.1.2 我国微型金融机构的组织体系构成

4.1.3 我国微型金融机构的发展改策与法律环境

4.2 我国微型金融机构发展面临的机遇

4.2.1 新农村建设中农户对微型金融服务的需求

4.2.2 微型企业对微型金融服务的需求

4.2.3 失业人员创业对微型金融服务的需求

第5章 我国微型金融机构商业化经营面临的问题分析

5.1 我国微型金融机构实行商业化经营的必要性

5.2 我国微型金融机构实行商业化经营自身存在的问题

5.2.1 成本问题

5.2.2 资金来源问题

5.2.3 贷款利率问题

5.2.4 风险控制问题

5.3 我国微型金融机构实行商业化经营外部环境存在的问题.

5.3.1 监管框架的缺失

5.3.2 法律支持体系的缺失

第6章 我国微型金融机构商业化经营的建议

6.1 实行商业化经营的贷款利率设计

6.2 我国微型金融机构资金来源渠道的拓宽

6.2.1 积极吸收储蓄资金

6.2.2 吸引专业股权投资加盟

6.2.3 合理有效地利用商业贷款

6.3 我国微型金融机构信贷管理机制的完善与创新

6.3.1 与其他机构合作建立风险分担机制

6.3.2 建立并完善微型信贷信用体系

6.3.3 多种微型金融工具结合使用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摘要

微型金融机构是以扶持贫困人口,发展经济为目的建立的,其宗旨是通过适合该区域特点的金融模式和制度的运用,为该区域的贫困人口和微型企业提供可持续的金融服务,来帮助其实现资金融通,摆脱贫困,使得全社会各个阶层的人群都可以享受到适合自己的金融服务。经过近40年的发展,国外诸多发展中国家进行了有意义的尝试,微型金融在消除贫困方面的积极作用已得到证实。然而目前我国的微型金融机构尚处于初步时期,运营存在一定问题,但发展空间较大。
   文章立足于国外微型金融机构商业化可持续发展的经验,结合我国的实际国情,利用经验总结和比较分析的研究方法,指出我国的微型金融机构目前还处在可持续性商业化经营的初期,在其运营过程中存在着成本、资金来源、贷款利率、风险控制、法律制度和监管等诸多问题亟待解决,但是其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是追求可持续性的商业化演进。针对我国微型金融机构在商业化经营中存在的问题,文章提出了实行商业化经营的贷款利率是在基准贷款利率的基础上加上上浮利率,并从如何拓宽机构资金来源渠道和完善信贷管理机制两个方面对我国微型金融机构如何进行商业化经营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文章得出的结论是我国微型金融机构在坚持社会扶贫功能基础上走可持续性的商业化经营之路,不但不会使其脱离社会扶贫的初衷,而且会使微型金融机构通过自身资金流的循环,实现机构自身的良性运转,从而更好地从深度和广度上为贫困人群提供与之相适应的微型金融服务。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