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国经济增长收敛性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1999--2013年省际面板数据
【6h】

中国经济增长收敛性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1999--2013年省际面板数据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第一章 引言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选题依据

第二节 可能的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第三节 本文结构安排

第二章 研究方法与相关文献回顾

第一节 σ收敛分析法及相关文献综述

第二节 β收敛分析方法以及相关文献综述

第三节 随机收敛分析法及其相关文献综述

第四节 其他研究方法及相关文献综述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理论分析

第一节 经济收敛的内涵和分类

第二节 经济收敛的机理分析

第三节 区域经济收敛的数理分析

第四节 中国区域经济收敛性的影响因素分析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四章实证分析

第一节 全局绝对收敛以及俱乐部收敛的实证分析

一、绝对收敛的描述性统计研究

二、基于绝对β收敛模型的检验

第二节 条件收敛检验

第三节 基于实证结果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物质资本投资率

二、人力资本水平

三、对外开放因素

四、市场化程度

五、工业化水平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研究结论与政策启示

第一节 研究结论

第二节 政策启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声明

展开▼

摘要

区域经济增长是否存在收敛性一直是一个备受争论的话题,对此进行研究的文献不计其数,但始终无法得出一致结论。我们对以往的文献进行了梳理结果发现经济收敛不存在空间和时间上的一致性。
  中国区域经济增长是否存在收敛性同样也存在争议。本文基于新古典增长理论的分析框架,采用附加人力资本的索罗模型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首先对中国区域经济收敛性以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理论分析,得到中国难以出现全局收敛,但是可能存在三大经济带内部俱乐部收敛的结论。同时,中国经济收敛受到产业结构因素、对外开放因素、市场化因素等因素影响。
  然后我们对中国99-13年的31个地区的省际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分别采用绝对β收敛模型和描述性统计分析手段检验了中国全局的绝对收敛以及东,中,西三大经济带内部的俱乐部收敛情况。其中,描述性统计分析我们摈弃了σ收敛研究方法,采用了绝对方差的统计指标,目的是为了与新古典分析框架所定义的收敛保持一致。通过计量分析,结果发现中国全局不存在绝对收敛,三大经济带除中部地区存在微弱的俱乐部收敛以外其他两大经济带也更多表现为发散特征,这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第三章理论分析的结论,相比较而言,中国省际经济差距相对于过去有扩大的趋势。同时,通过对全局省际面板数据进行条件β收敛模型的检验,我们发现在控制各地区物质资本投资率,人力资本水平,市场化因素,对外开放因素以及产业结构因素这五大因素相同或者相似的前提下,我国的省际人均收入水平则呈现出条件收敛的趋势,即这五大因素对中国经济增长收敛具有一定的影响。
  此外,通过计算,我们得到在这五大因素相似或者相同的条件下,收敛速度为约为每年1.49%,略慢于发达国家的2%。这些结论给予我们一定的政策启示,我们可以从这些条件入手,使得落后地区在这些方面得到加强,从而实现地区收入差距的缩小,实现共同富裕。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