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马克思恩格斯外交思想视野下的当代中国外交理论研究
【6h】

马克思恩格斯外交思想视野下的当代中国外交理论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引言

(一)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1.选题背景

2.选题意义

(二)研究综述

1.国内研究现状

2.国外研究综述

3.研究总体评价

(三)研究思路和方法

1.研究思路

2.研究方法

总结归纳法

(四)本文的研究重点、难点和创新点

1.研究重点

2.研究难点

3.研究创新点

一、马克思恩格斯的外交思想

(一)发展历程

1.初步形成时期

2.全面充实时期

3.深化发展时期

(二)马克思恩格斯外交思想的主要内容

1.关于资本主义外交的论述

2.关于社会主义外交的论述

(三)马克思恩格斯外交思想的鲜明特色

1.以历史唯物主义为理论基础

2.把解决阶级问题与解决民族问题结合起来

3.把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统一起来

二、当代中国的外交理论

(一)发展历程

1.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中国外交战略的三次调整

2.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外交理论的创新

3.冷战结束后中国外交理论的进一步发展

(二)主要内容

1.社会主义外交的宗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2.社会主义外交的目标:争取和平安定的国际环境,为国家的发展服务

3.社会主义外交的原则:始终不渝地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4.社会主义外交的立足点:加强与第三世界的团结与合作

5.社会主义外交的战略:和平与发展,互利与共赢

(三)鲜明特征

1.彰显中国特色

2.不断与时俱进

3.坚持道义和德性

4.引领时代发展

三、当代中国外交理论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的外交思想

(一)坚持了马克思思格斯外交思想的基本原则

1.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立场,实事求是地分析和解决外交问题

2.坚持道德和正义原则,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坚持国际正义

3.坚持和平外交原则,主张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

4.坚持民族独立、自决原则,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

(二)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外交思想的具体内容

1.丰富与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的时代主题思想

2.丰富与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的国际和平思想

3.丰富与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的民族观

4.丰富与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国家利益观

(三)当代中国外交面临的挑战与出路

1.新常态下中国外交面临的挑战

2.当代中国外交的出路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后记

声明

展开▼

摘要

新中国成立65年来,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取得了伟大的成就,特别是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逐步发展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外交理论,指导着中国外交实践不断深入发展。随着外交实践发展,中国外交理论也不断与时俱进,不断产生新的思路,解决新的问题。马克思恩格斯在指导无产阶级斗争的过程中,对资产阶级外交作了深刻分析,并在此基础上阐述了无产阶级的外交思想原则。这对于我们研究当代中国外交理论具有重要的指引作用,也为我们进一步发展中国外交理论、分析和解决当前中国外交面对的挑战指明了方向。本文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文本解读,进一步厘清马克思恩格斯的外交思想,阐述当代中国外交理论对马克思恩格斯外交思想的继承和发展,结合马克思恩格斯外交思想和当代中国外交理论,分析中国外交当前面临的挑战,指出应对挑战的理论路径。
  引言对本选题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作了简要地说明,并尽可能全面、系统地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有关马克思恩格斯外交思想和中国外交理论的研究进展,在此基础上,提出本文的研究内容、重点、难点和创新点。
  第一部分主要论述了马克思恩格斯的外交思想。分析了马克思恩格斯外交思想产生的实践基础,重点论述了马克思恩格斯外交思想的主要内容,分析了马克思恩格斯外交思想的主要特色。
  第二部分主要论述当代中国的外交理论。本文以新中国成立后外交战略的重大调整为分期标准,论述了当代中国外交理论发展的三个阶段,重点论述了当代中国外交理论的主要内容,包括外交宗旨、目标、原则、战略和根本立足点,指出了当代中国外交理论的特色。
  第三部分主要论述当代中国外交理论对马克思恩格斯外交思想的继承和发展。重点阐述了当代中国外交理论从外交原则和外交内容上继承与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外交思想,并分析了当代中国外交实践面临的挑战,以及阐述应对挑战的理论路径。
  结语简要地总结了本文的主要观点,强调要在坚持马克思恩格斯外交思想的基础上,结合当代中国外交实践,创造性地发展当代中国的外交理论。同时也指出了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