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劳动力全球化背景下的人民币汇率问题——一个基于全球供应替代的角度
【6h】

劳动力全球化背景下的人民币汇率问题——一个基于全球供应替代的角度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第一章 引言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内容和研究思路

第三节 本文的创新之处

第二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长期均衡汇率理论文献综述

第二节 基于单位劳动力成本的实际有效汇率文献综述

第三节 人民币汇率水平的文献综述

第三章 劳动力全球化与东亚竞争均衡理论分析

第一节 全球化和劳动力全球化

第二节 劳动力全球化与全球经济失衡

第三节 劳动力全球化与发展中国家的供应竞争

第四节 中国与东盟四国的竞争性分析

第四章 全球视角下我国的汇率水平

第一节 基于单位劳动力成本的实际有效汇率的测算方法

第二节 数据来源及说明

第三节 基于单位劳动成本的实际有效汇率的结果分析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东盟四国对中国总出口的供应替代作用

第一节 模型设定与变量说明

第二节 估计方法的选择

第三节 数据平稳性及内生性检验

第四节 实证结果分析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我国劳动密集型产品的收入效应和供应替代效应

第一节 模型选择及数据分析

第二节 实证结果

第三节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及政策建议

第一节 结论

第二节 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A 中国及东亚国家产业结构变化

后记

展开▼

摘要

在后危机时代,由于发达国家经济复苏乏力而中国领先全球复苏,继续保持贸易顺差,全球经济失衡依然存在,发达国家加强了对人民币升值的压力。
   目前大多数学者讨论人民币汇率问题均直接把人民币与发达国家货币进行比较,而忽略了中国是个发展中国家,在劳动力全球化背景下人民币汇率问题实质属于发展中国家竞争性均衡问题。
   为了客观评价人民币汇率水平,本文测算了中国与东亚四国相对发达国家的ULC-basedREER及东亚五国间的ULC-basedREER,并用面板数据模型检验了中国总出口变动及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变动的收入效应,汇率效应及供应替代效应。
   计算结果显示相对发达国家,自90年代以来东亚五国货币存在系统性贬值,中国贬值程度最低,对1994年贬值22.63%,而东盟四国贬值幅度高达60%以上,但在东亚国家内部,人民币快速升值,升值幅度相对1994年达到480.03%。中国人民币面临这种困境的主要原因是发达国家劳动生产率的低增长率和工资的相对高增长率之间的矛盾及东亚国家劳动生产率高增长和工资低增长之间矛盾并存。
   从影响我国总出口和劳动力密集型产品的主要因素看,收入效应最大;竞争性效应已经显现,但是系数较小;出口的汇率效应呈正相关现象即中国对发达国家的出口竞争力不受升值影响。中国出口的这三个特征解释了中国出口快速上升之谜。比较劳动密集型产品和总出口的这三种效应,发现中国劳动密集型产品拥有更低的出口收入弹性,更高的替代效应,说明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国际竞争更为激烈。
   根据上述结论,本文认为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对发达国家的低估和对发展中国家的高估,体现了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在稳定全球经济中的努力。仅根据人民币对发达国家的相对低估而要求人民币升值,是一种忽视发展中国家发展权力,不负责任的政策行为。然而由于更多的发展中国家正在融入全球化的过程,中国不可能,也不应该再以低汇率、低工资参与国际竞争。为此,促进产业升级,完善我国产业空间布局,推动人民币的区域国际化,引领东亚国家货币集体升值,将是人民币汇率的重要政策指向。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