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财政在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中的作用分析
【6h】

财政在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中的作用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1章 导论

1.1选题背景及意义

1.2文献综述

1.2.1国外研究综述

1.2.2国内研究综述

1.3研究方法、目的及创新之处

第2章 财政支持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理论依据

2.1人力资本理论

2.1.1人力资源与人力资本

2.1.2人力资源开发与生产率提高的关系

2.1.3人力资源开发的途径

2.2财政职能理论

2.2.1财政的资源配置职能

2.2.2公共产品的层次性

2.2.3中央和地方政府财政职能范围的划分

2.3教育的公共品属性分析

2.3.1公共产品理论

2.3.2各种教育的公共品属性分析

第3章 财政推动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作用分析

3.1农村人力资源的现状

3.1.1我国农村劳动力总量

3.1.2我国农村人力资源的质量

3.1.3我国农村人力资源的结构

3.2人力资本投资中的财政投入状况

3.3农村居民获取教育性财政支持概况及收益分析

3.3.1教育性财政投入概况

3.3.2农村居民获得的教育性投入分析

3.3.3教育投入的收益

3.4农村居民获取医疗保健性财政支持的概况及效益分析

3.4.1卫生经费总投入

3.4.2农村居民卫生经费获得情况分析

3.4.3卫生投入的收益

第4章农村人力资源开发财政投入上存在的主要问题

4.1农村教育财政投入中存在的问题

4.1.1农村获得的教育资源总量不足

4.1.2农村教育经费的分配结构不合理

4.2农村卫生保健投入存在的问题

4.2.1政府对农村健康人力资本投入不足

4.2.2卫生保健资源的分配城乡不公

4.3投入主体问题

4.3.1中央和地方财政教育投入的分担比例问题

4.3.2医疗保健中投入主体问题

第5章 提高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效果的途径

5.1形成城乡一体化劳动力市场,促进农村劳动力合理流动

5.2加大政府财政教育投入,促进农村人力资源开发

5.2.1加大教育财政投入总量

5.2.2合理划分各级政府的责任,提高中央的支持力度

5.2.3改革和完善农村教育经费保障机制

5.3改革完善农村教育体制,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农村教育体系

5.3.1普及农村高中教育

5.3.2加大职业教育比重

5.4加强农村居民的医疗保健投入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摘要

农村劳动力数量大、质量低的现状己成为制约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瓶颈。开发农村人力资源、培养高素质的新型农民,对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内生增长理论认为生产性公共资本、人力资本和研究开发活动具有公共物品的某些属性。因此,对于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政府应该居于主导位置。 论文运用人力资源理论和财政学原理,以大量的数据分析为基础,对国家财政在支持农村人力资源开发过程中所取得的成就,存在的不足及其解决路径等问题进行了探讨。论文共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主要阐述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基本内容、研究思路和方法;第二部分是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相关理论和财政职能的原理,主要对一些相关概念和基本理论问题进行解释和分析;第三部分是分析公共财政在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中的作用,分别从数量、质量、结构三个方面,考察了财政投入在教育和卫生保健领域所取得的效果以及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所取得的成绩。第四部分提出了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中财政投入所存在的问题。最后是结合财政的作用,来探讨推动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路径和对策,提出应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尤其要发挥中央政府和省级政府对社会资源的引导作用。主张在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中不仅要加大教育和卫生保健的财政投入,还要调整中央政府、省和县乡各级政府的教育负担比例,结合我国农村的具体实际,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战略,为我国农村现代化建设服务。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