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接触面对微动疲劳寿命的影响研究
【6h】

接触面对微动疲劳寿命的影响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符号说明

第1章 绪 论

1.1 课题背景与意义

1.2 微动疲劳的发展及展望

1.3 本文研究内容

第2章 微动磨损的机理

2.1 早期研究

2.2 微动磨损理论的进展

2.3 微动疲劳裂纹萌生位置的预测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微动疲劳实验试样设计

3.1 微动模型

3.2 微动试样设计

3.3 对于接触面的强度设计和加载的载荷设计

3.4 试验装置的装配与模型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模型建立和接触应力有限元分析

4.1 接触问题的有限元分析

4.2 模型建立

4.3 不同接触面积下微动模型的应力分析

4.4 接触面应力强度和应力强度幅度

4.5 接触面X、Y、XY方向应力分布情况

4.6 接触面应变和应力曲线图

4.7 裂纹扩展方向的判断

4.8 本章小结

第5章 接触面对微动疲劳寿命的实验研究探讨

5.1实验方法与原理

5.2 实验结果和讨论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研究结果与展望

6.1 研究成果

6.2 创新点

6.3 展望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和成果

展开▼

摘要

绝大多数的机械零部件,都是在交变载荷下工作的,而微动疲劳普遍存在机械构件中,如销钉联接、螺栓和燕尾榫等。在航空工业、核工业等工业重要部门,微动疲劳是一些配合零部件的失效的主要原因之一。与普通疲劳相比,在微动疲劳中,由于微动磨损的作用加速了材料的损伤,使得整个零件疲劳失效,甚至严重造成人员伤亡。因此对于微动疲劳寿命的研究有一定的意义。
  本文通过研究不同接触面积在等幅载荷下的微动疲劳寿命和裂纹萌生机理,并借助有限元和实验对其进行较为全面的分析。本文的主要研究的成果如下:
  首先设计了燕尾榫结构的微动实验试样,实现了平面-平面的接触形式,试样的紧凑型增加了试样的刚性,提高了加载频率,提升了实验的效率。
  其次建立不同接触面积的微动疲劳有限元模型,接触面面积分别为31.8mm2、35.3mm2、38.8mm2。运用大量的有限元计算,分析了三种接触面积下的接触面的应力强度、X方向应力、Y方向应力、剪切力、应变、应力幅等的分布特点对裂纹萌生和扩展的影响。研究表明,在接触区域中,最大应力强度出现在榫槽接触面的末端,接触面积越小,应力幅越大,同时确定了裂纹萌生点和扩展方向。
  最后通过谐振式高频疲劳试验机,使燕尾榫试样在最大载荷5KN和最小载荷1KN之间进行疲劳实验,得到了在不同接触面积下,各试件的微动疲劳寿命和裂纹的萌生和位置方向。与有限元分析一致,同时获得了S-N微动疲劳寿命曲线。
  从有限元分析结合实验,分析了接触面大小对微动疲劳特性的影响,并定量分析了接触面积与最大应力幅之间的关系,从实验得到的S-N微动疲劳寿命曲线可以通过应力幅,确定了接触面积与寿命的关系。还可以通过其它结构形式结合接触面积对微动疲劳更加细化的进行定量研究。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