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陈宜中研究二三题
【6h】

陈宜中研究二三题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绪论

一 选题背景

二 研究的现状及趋势

三 研究角度及思路

四 研究方法

五 研究的意义

(一)陈宜中负面形象的历史成因

(二)还陈宜中本来面目的必要性

第一章 陈宜中行迹考辩

一 对《宋史》“宵遁”说的反驳

(一)“逃跑之说”源起

(二)德佑二年(1276)二月前陈宜中行踪

(三) 结论:逃跑一说乃无稽之谈

二 陈宜中占城相关行踪

(一)前往占城的可能性

(二)1276年十二月奉旨前往占城

(三)为何屡召不返

(四)去占城后又返回参加崖山之战

(五)纠合马南宝等人一起参加崖山之战

(六)陈宜中带卫王一同自占城返回

三 崖山之战后返回占城后逃往暹罗

四 小结

第二章 陈宜中与文天祥的交游

一 文天祥简介

二 文天祥对陈宜中的赞勉

(一)《谢陈尚书宜中启》

(二)《集杜诗·至福安第六十二》

三 二人之间的误会

(一)《集杜诗》及创作背景

(二)文天祥对陈宜中能力的质疑

(三)文天祥对陈宜中行迹的质疑

(四)对文天祥指责陈宜中“临阵逃脱,不往议事”释疑

(五)文天祥对因卷入党争而延误救国时机的陈宜中等人的指责

四 小结

第三章 陈宜中遗著及其简析

一 陈宜中诗歌三首

(一)备受争议的附和贾似道作品

(二)如占城经吴川极浦事

二 奏疏

(一)《请禁盐法抑配之害札子》

(二)《劾贾似道札子》

(三)《乞罢刑部尚书畀闲廪奏》、《乞右丞相奏》

三 陈宜中的杂著

(一)《陈室宗支源流序》

(二)《皇宋大隐士淡庵周公圹志》

(三)《平江府学道书院记》

(四)《大仁院佛阁记》

四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展开▼

摘要

陈宜中是南宋末年抗元大业中重要的人物,他在南宋末年肩负保护皇室幼脉的责任。但由于《宋史》记载陈宜中的片面之词以及戏曲中陈宜中被设定为反派等原因,导致了陈宜中背负了不实罪名。近年来随着研究陈宜中热潮的兴起,学界对陈宜中研究逐步深入,发现陈宜中并非是一个无所作为的宰相。笔者在考察史料、作品和前人观点基础上,结合自己拙见,力求还陈宜中一个贤良爱国宰相的原貌。本文内容主要有三个部分:
  第一章阐述了陈宜中宋末时候保护幼帝躲避元军的路线。笔者疏理出一条较为合理连贯的路线:由临安至福州一带再去占城,后回国参加崖山之战,失败后再次前往暹罗,最后隐居国内,并且改姓为田。不同于以往学界的观点,笔者认为陈宜中至少曾经两次去过国外,并对为何陈宜中去占城后“屡招不反”做出解释,同时对行迹路线的细节做了补充。
  第二章笔者通过文天祥作品分析了文、陈二人之间的交游情况。目前学者研究陈宜中主要凭借史料上对陈宜中个人的记叙,但对于其社会关系的关照并不多。笔者集中系统地分析这部分作品,来探讨文、陈二人之间的交游,纠正了人们对文天祥“指责”陈宜中作品的误读,从社会关系上丰盈对陈宜中历史形象的理解。笔者在研究过程中还找到了陈宜中“不往议事”的原因。他是一个有气节的爱国宰相,因反对以臣礼议和故不去议和,而非所传因为胆小畏事临阵脱逃。
  第三章简单论析了陈宜中的遗著。南宋注重文官的任用,陈宜中便是其一。许多陈宜中的史料已多次反复被学界考察,但他自己的文章、诗歌却被忽视,这也许与他留下的作品不多有关。陈宜中的诗歌涉及道路南宋末年的阿谀之风的盛行和爱国主义主题的兴起,为南宋末年文学研究提供参考。除去诗歌陈宜中的其他作品一定程度上也都体现了他个人高尚情操和远大的政治抱负,亦可为考察他生平一些政治、社会活动提供参考。更重要的是其文意旨高远,具有一定的文学价值,故关注陈宜中的文人形象是十分重要的。笔者发现他的《陈室宗支源流序》解释了他为什么隐居后选择姓田而非其他姓氏。笔者对他的作品进行初步探析,希冀为全面研究陈宜中弥补一些空白。
  本人通过以上多角度分析,最后对陈宜中进行了比较客观平实的评价,认为陈宜中是一个居其位,而思其危、谋其政的品格高洁的爱国贤相。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