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超现实主义在当代插画创作中的应用——《梦呓》插画创作
【6h】

超现实主义在当代插画创作中的应用——《梦呓》插画创作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部分:创作作品图片

1.《梦呓》创作作品图片

2.《梦呓》创作过程图片

2.1 创作草图

2.2 创作技法试验

2.3 创作手绘稿

第二部分:创作报告

1.调研报告

1.1 超现实主义在插画创作中的需求调研

1.2 超现实主义绘画调研分析

1.3 当代具有超现实主义风格特征的插画调研

1.4 调研小结

2.文献理论研究报告

2.1 超现实主义理论概述

2.2 超现实主义与视觉艺术

2.3 代表性的理论观点

2.4 小结

3.《梦呓》创作过程报告

3.1 创作主题设定

3.2 素材搜集与文本加工

3.3 创作语言探索与实践

3.4 创作方法分析

4.创作研究总结

4.1 研究成果与价值

4.2 创作理念与创新

4.3 存在不足与原因

4.4 后续改进设想

参考文献

6.附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本次创作题目为“超现实主义在当代插画创作中的应用——《梦呓》插画创作”,研究超现实主义视觉艺术的思想观点和艺术手法,提取超现实主义中有关绘画的成熟理论体系和表现形式,对毫无联系的琐碎的梦境片段进行加工使之形成一个完整的故事脚本。创作作品共24幅,分为3个主题,每个主题为8个画面。借鉴适用于当代插画创作中的超现实主义艺术语汇,将这种经验具体内化到个人的插画创作中,不断的实践探索,使个人的创作能够融合和发展传统的精髓,结合时下流行的语汇和媒介,形成具有个人创作语言与风格的插画作品。
  需求调研报告,根据超现实主义在插画中的应用需求,多角度的调研其应用的领域和针对不同人群的市场需求。分析超现实主义绘画流派作品,从美学观点,艺术语言,表现形式等方面找出可以借鉴的经验,比较当下超现实主义风格特征的插画作品的艺术思想和表现形式的不同,得出结论超现实主义风格插画在当下的发展趋势呈现出一种传统资源与新兴技术媒介或者是流行文化之间的碰撞,社会需求面与应用领域广泛。在学习技法上借鉴经典的超现实主义绘画作品,再结合自己主观独有的感受和当下插画创作中积累的经验,有效应用到自己的创作实践中。
  文献研究报告,从超现实主义的书面定义,哲学基础,创作源泉等方面的进行概述,着重研究超现实主义与视觉艺术层面的理论观点,并找出超现实主义视觉艺术中具有代表性的可提供给创作指导性意见的艺术理论,深入剖析超现实主义视觉艺术层面中的“诗意意象”、“遥远现实的结合”、“视觉隐喻”等理论观点,找到与这些观点对等的艺术创作方法和表现机制,作为插画创作的扎实理论依据。
  创作过程报告,创作的主题基于对超现实主义思想观点的研究和超现实主义绘画语言形式分析,以人们的潜意识活动梦境作为绘画的题材,前期对梦境资料的搜集与整理加工,将创作内容经过诗意的联想加工,自由的挥洒想象力,随着创作中意识和情感的不断变化使作品的最终效果也呈现一种不确定性。分析超现实主义艺术语言的实践和探索过程,从综合技法的运用、色彩的表达、造型语言、空间与构图形式等方面深入探讨。从创作技法而言,创作技法是实现作品内在思想和外在表现的重要因素之一。以超现实主义视觉艺术代表性理论观点为依据,运用水彩技法,水彩自然流动形成的肌理效果和幻化的艺术语言营造富有诗意朦胧的幻境,空间上凝滞与流动之间的氛围相互转化;结合数字矢量几何图形,营造视觉的尖锐冲突感,媒介的混合达到视觉上的对立统一,在传统技法的基础上加入流行元素,使之能够紧密结合,创造新的视觉形式。色彩表现上以黑白灰和高饱和度的明亮色块形成对比。以视觉隐喻为指导观点来思考造型和场景设计,画面以抽象的符号元素、自然的不规则的肌理形态以及写实性的场景细节描绘相结合,空间的多维度表现,对于局部和整体的思考,使故事的发展形成一个连续的流畅的空间,正如超现实主义要求创作的流畅性,插画的叙事性也可以完整表达。构图形式没有定式,采用散点式,对角线式或均衡式,单个画面与其他画面从造型和空间的转化中相互连接形成一个整体。遵循超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进行一场不带有功利性的视觉游戏,使创作自由度最大化。创作主体的思维加工与情感的介入,对梦境与联想的材料进行记录加工,探讨梦幻和人类潜意识外化在视觉中的表现形式。
  创作对超现实主义视觉艺术观点和艺术手法的思考和继承,对前人经验的转化,传统绘画技法融合时下流行的数字媒介,主观内在情感的介入与外在技法的物质表现之间做反复的推敲和研究,形成具有个人强烈风格语言的插画作品。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