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图像与精神:佛教造像景观设计研究与实践——以泉州东胜少林佛教礼佛广场设计为例
【6h】

图像与精神:佛教造像景观设计研究与实践——以泉州东胜少林佛教礼佛广场设计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的意义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的方法与途径

1.4 课题研究方案可行性分析

第2章 市场调研报告

2.1 广场设计要述

2.2 佛教造像广场的功能及意义

2.3 调查情况分析与研究

2.3.1 佛教景观设计学术期刊整理

2.3.2 佛教造像景观的历史演变与传承

2.4 佛教造像景观个案分析

2.4.1 古代佛教造像景观个案分析

2.4.2 当代佛教广场造像景观个案分析

2.5.调研小结

第3章 文献研究报告

3.1.国内佛教造像景观研究成果分析

3.1.1.主要论著概述分析

3.1.2 主要论文概述

3.2 国外代表性佛教造像景观研究成果分析

3.2.1 日本研究

3.2.2 欧洲研究

3.3 结论及指导意义

第4章 设计实践报告(泉州东林寺释迦佛礼主题广场设计)

4.1 设计基地概况

4.1 基地历史背景

4.2 现状分析

4.2.1 整体布局分析

4.2.2 景区现状道路分析

4.2.3 广场现状分析

4.2.4 景区节点分析

4.3 概念生成

4.4 广场设计融合元素分析

4.5 方案分析

4.5.1 设计思路分析

4.5.2 平面布局设计分析

4.5.3 佛教文化及风水布局分析

4.5.4 平面分析

4.5.5 节点分析

4.5.6 模型展示

4.6 佛像造像设计分析

4.6.1 佛教造像分析

4.6.2 雕塑视觉空间分析

4.6.3 佛教造像语言分析

4.6.4 雕塑图片展示

第5章:总结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展开▼

摘要

佛教约在两汉之际传入中国,经过2000多年的融合与发展,已在中国形成了独特的艺术语言。中国古代佛教造像从魏晋至唐宋元时期,历经几次波折。但在佛教造像艺术上依然呈现发展趋势,并且均有所突破。元到明清之间,虽然有所成就但远不及唐宋元时期。之后历经清末民国等战乱时期,佛教艺术进入低潮。而从上世纪80年代至今,中国佛教艺术文化呈现出了繁荣的姿态。自1997年88米高的无锡灵山大佛建造之后,佛教艺术设计成为中国佛教界近百年来第一件盛事,全国由此掀起了寺院和佛教造像的建造热潮。因此本文通过研究佛教造像景观,以福建泉州少林景区“佛教礼佛广场”的项目设计方案为例。研究古代和当代佛教造像景观的设计文化,归纳其思想,总结其经验,最后得出结论并积极运用于实践设计中。
  本论文主要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为引言:概述其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意义和研究方法及研究途径等等内容;第二部分主要通过研究与分析古代佛教造像、石窟寺和当代大型佛教园区设计,总结各自的优势与不足,加以整理得出结论及指导意义,最终运用于泉州“佛教礼佛广场”的实践设计中;第三部分主要通过阅读与研究相关理论资料,归纳其设计思想及文化,将其优点运用于本实践设计过程中。第四部分是通过第一、二部分的研究经验,解剖“佛教礼佛广场”的具体设计过程,展现设计思维和设计理念。第五部分为本课题研究的整体总结和概述其心得与体会,通过对古代艺术规范的改造与创新,重新解释了现代佛教景观的图像与精神。
  本文创新点在于通过研究古代石窟寺的空间景观营造及表现手段,将古代佛教景观的具体要素和规范,广泛而真实地和当代审美要求相互融合,结合泉州“佛教礼佛广场”的具体案例,创造出符合当今时代审美思潮的佛教文化景观。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