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清凉峰自然保护区兽类资源调查及华南梅花鹿生态学研究
【6h】

清凉峰自然保护区兽类资源调查及华南梅花鹿生态学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 红外相机技术的简介及应用研究

1.1 技术简介

1.2 应用研究

2 华南梅花鹿的生态学研究进展

2.1 华南梅花鹿的简介

2.2 华南梅花鹿的生态学研究进展

第二章 自然概况与研究方法

1.3 气候条件

1.4 植被类型

2 研究方法

2.1 鼠夹法

2.2 样带法

2.3 红外相机法

3 数据分析

3.1 鼠夹法

3.2 样带法

3.3 红外相机法

第三章 兽类资源状况

1.1 种类组成和分布

1.2 物种多样性及珍稀物种资源现状

2 讨论

第四章 华南梅花鹿的生态学研究

1.1 样带法对华南梅花鹿种群密度及数量的估算

1.2 红外相机法对华南梅花鹿种群密度及数量的估算

1.3 华南梅花鹿的种群数量

2 华南梅花鹿的活动节律

2.1 华南梅花鹿日活动时间分布和昼夜差异

2.2 华南梅花鹿活动的季节性差异

3 华南梅花鹿的空间分布

4 华南梅花鹿的栖息地选择

5 讨论

5.1 华南梅花鹿的种群

5.2 华南梅花鹿的活动节律

5.3 华南梅花鹿的空间分布及栖息地选择

第五章 鼠类群落多样性研究

1.1 鼠类群落组成

1.2 鼠类数量

2 讨论

结语及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研究论文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致谢

声明

展开▼

摘要

2014年12月至2016年12月,在浙江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利用样带法、鼠夹法以及红外相机法,对保护区的兽类资源和华南梅花鹿的生态学行为进行研究分析,主要结果总结如下。
  1.利用样带法、鼠夹法以及红外相机法,三种方法相结合对保护区的兽类资源进行了调查和检测。综合以上三种方法得到的数据,我们在这次保护区调查中一共发现22种兽类,隶属于5目12科。其中,食虫目3科3种(占清凉峰自然保护区兽类物种总数的15%),兔形目1科1种(5%),啮齿目2科7种(35%),食肉目2科4种(20%),偶蹄目3科5种(25%)。在清凉峰自然保护区兽类调查物种中,华南梅花鹿、黑麂等2种为国家Ⅰ级保护动物,占物种数的9.1%;中华鬣羚为国家Ⅱ级保护动物,占5%;浙江省重点保护动物4种(黄鼬、食蟹獴、花面狸和中国豪猪),占18.2%;东北刺猬、华南兔、鼬獾、猪獾、赤腹松鼠、野猪和小麂等7种为省一般保护动物,占31.8%。
  2.样带法调查分别以千顷塘、龙塘山、顺溪为中心,向不同方向延伸。我们在千顷塘保护区的样带总面积最大(样带总面积4.78km2),折算个体数也是最大(个体数为13只),得到华南梅花鹿种群密度为2.82只/km2,我们估算得到千顷塘的野生华南梅花鹿数量大约在161只左右,龙塘山和顺溪的野生华南梅花鹿种群密度分别为1.44只/km2、1.68只/km2,从而估算野生数量分别在59只、18只左右,这样得出华南梅花鹿数量在195只左右。经过两周年红外相机的调查,得到1470张独立照片,由5个华南梅花鹿运动速度(1km/h,3km/h,5km/h,7km&,9km/h)参数得出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千顷塘华南梅花鹿保护区域华南华南梅花鹿的种群密度分别为D1=10.12±1.11只/km2,D3=3.37±0.37只/km2,D5=2.02±0.22只/km2,D7=1.45±0.16和D9=1.12±0.12,结合野外实际调查,我们认为华南梅花鹿种群密度D3(3.37±0.37只/km2)最为符合实际。综合分析访问调查、样带样方法调查和红外相机调查三者的结果,野生华南梅花鹿数量在250只左右,比2000年浙江省野生华南梅花鹿专项资源调查时得到的华南梅花鹿数量200只左右有所增加。
  3.在研究期间,利用红外相机24h不间断监测华南梅花鹿的活动时间分配,分析研究华南梅花鹿的活动节律。结果显示本次调查中华南梅花鹿各月份的日活动差异指数α也都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随着季节的变化,华南梅花鹿的日活动均匀度也会产生相对的变化。冬季3个月份的α值的平均数明显高于其他3季,这表明在冬季华南梅花鹿的活动时间相比于其他季节分配并不均匀,活动的时间段相对比较集中。而秋季的α值均小于其他3季节,则说明在秋季华南梅花鹿在一天之内活动时间分配相对均匀。华南梅花鹿各个月份的昼行性指数β存在极显著性的差异(P<0.01),且年度各个月份β值的平均值为0.60>13/24,可以证实华南梅花鹿是一种昼行性野生动物。夏季3个月份的β值相对最小,冬季3个月份的β值相对最大,也受到季节变化的影响。利用季节性活动强度指数γ,发现华南梅花鹿四季活动有两个低谷期(10:00~11:00和19:00~20:00),γ值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华南梅花鹿一天活动之内一般有3个活动高峰期(7:00~9:00,12:00~14:00,17:00~19:00),可能是这三个时间段,是华南梅花鹿的觅食高峰。
  4.根据所有红外相机的华南梅花鹿分布强度参数,我们得到了千顷塘华南梅花鹿保护区域华南梅花鹿分布图以及分布强度。华南梅花鹿在保护区的大部分区域都有着活动痕迹,位于保护区核心区内的千顷塘水库周边地区是华南梅花鹿的集中分布区和高活动区。在整个千顷塘华南梅花鹿保护区,15号相机所在区域华南梅花鹿分布强度参数F最高,其次为18号和5号。相较于位于缓冲区和实验区的相机,位于核心区的相机(17,18,19,31,41号)有更高的华南梅花鹿分布强度参数值;此外,5,15和49号相机也有较高的数值,且位点位于保护区边界。安放的所有红外相机其海拔跨度是在600~1300m之间,一共有6种植被类型,在海拔高度为1200~1300m的区域华南梅花鹿拍摄率最高(10.32%),其海拔高度也最高,在较低海拔的拍摄率也相对较低,而在海拔高度为700~800的区域也有着较高的拍摄率。红外相机在落叶阔叶林中拍摄率最高(4.60%),其次是针叶林,而在常绿阔叶林中拍摄率最低,在保护区人工种植的萝卜地里,则也有着一定的拍摄率(3.12%)。
  5.利用鼠夹法对保护区的小型兽类进行资源调查,并分析了千顷塘保护区的鼠类群落分布状况。本次鼠类种群调查一共捕获鼠类6种139只。从捕获的所有6种鼠类中,在千顷塘保护区区域的鼠类群落中,社鼠、黑线姬鼠和针毛鼠均属于优势种(其在鼠类群落中所占比例均大于10%),而社鼠占据优势最大,所占比例也最高(46.76%)。白腹巨鼠和褐家鼠则是属于常见种(鼠类群落中所占比例为1%~10%),黄毛鼠所占比例最小(0.72%)。不同生境有着不同的鼠类种群组成和鼠类密度,但针阔混交林是鼠类群落的主要栖息地。不同捕获地点中,在千顷塘天池区域,一共捕获5种40只鼠类,其捕获率为4.00%,在五个地点之中捕获率最高。在海拔高度为1100m的区域,捕获率最高为4.44%,海拔越低,捕获率也在降低。鼠类的群落组成和种群密度都是随着区域、生境、海拔和季节的变化而变化。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