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肯尼亚政治进程中的卡伦金族研究
【6h】

肯尼亚政治进程中的卡伦金族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绪论

(一)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二)本文的研究价值与意义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内研究

2.国外研究综述

(四)研究路径与方法

1.研究路径

2.研究方法

(五)基本观点、创新与不足

一、族群共同体的形成:从讲南迪语的人到卡伦金族(1950年以前)

(一)卡伦金族的创立

1.卡伦金族的文化和历史基础

2.殖民时代的卡伦金族建构

3.文化掮客的作用

(二)卡伦金族族群组织的形成

(三)卡伦金族的内部差异

(四)小结

二、马金博主义与卡伦金族崛起(1950-1978年)

(一)非殖民化进程中的卡伦金人

1.茅茅运动(Mau Mau Movement)

2.卡伦金人与茅茅运动

(二)马金博主义(majimboism)

1.独立前夕非洲政党的成立

2.马金博主义的产生

(三)丹尼尔·阿拉普·莫伊的崛起(1964-1978年)

1.从卡伦金牧民到政客

2.卡伦金族的“发言人”

3.“修宪”之争

(四)小结

三、莫伊时代:卡伦金族的全盛时期(1978-2002年)

(一)取得基库尤族精英的支持(1978.1979年)

1.莫伊继任的背景

2.“尼耶约”

(二)强化总统控制权(1979-1982年)

1.总统权威和一党制的合法化

2.1982年空军军官政变

(三)从基库尤化到卡伦金化(1983-1990年)

1.莫伊权威主义的形成

2.弊端凸显

(四)民主化:过渡中的肯尼亚政治(1991-2002年)

1.多党选举的背景

2.两次多党选举

3.马金博主义的再度兴起

(五)小结

四、后莫伊时代:多党政治中的卡伦金族(2002-2008年)

(一)齐贝吉当政(2002-2007年)

1.卡伦金人对齐贝吉的态度

2.卡伦金族与橙色民主运动

(二)2007年选举

(三)2007年选举后危机

1.选举后暴力冲突

2.卡伦金人与选举暴力

3.马金博主义死灰复燃

(四)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声明

展开▼

摘要

族群在当代非洲国家政治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其中肯尼亚尤为明显。肯尼亚政党与特定族群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而政党选举则表现出强烈的族群投票模式,最明显表现是2007年肯尼亚大选。肯尼亚历史上曾经多次发生族群冲突,包括1991年至1993年的族群冲突,1997年的族群冲突。在这些冲突中,卡伦金族是其中重要的一支力量。作为肯尼亚主要族群之一,卡伦金族到20世纪40年代还并不存在,但是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在肯尼亚政治进程中处于极为重要地位。研究卡伦金族的形成及其在肯尼亚政治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有助于深化对于肯尼亚族群政治的认识,也有助于丰富对于肯尼亚当代政治进程的理解。
  本文以时间为线索论述卡伦金族的形成过程及其在当代肯尼亚政治进程中的作用。本文认为,“先进/落后”、“土著/外来人”的对立话语一直主导着肯尼亚政治进程,是卡伦金族形成和发展的基本背景因素。卡伦金族是在殖民地社会经济变革过程中产生的:一方面,“落后”群体(讲南迪语的不同分支)感受到“先进”群体(基库尤族)的巨大压力,正是在这一竞争过程中,这些不同分支融合而成卡伦金族;另一方面,卡伦金族自认为是裂谷省的“土著”,而基库尤族则是“外来人”。20世纪90年代以后,在市场化和民主化双重进程中,卡伦金族与基库尤等族群围绕着土地、权力与财富的矛盾愈演愈烈。最终,在2007年大选之后酿成了严重的暴力冲突。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