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普通高校公共体育学生体质健康影响因素及干预策略研究——以浙江师范大学为例
【6h】

普通高校公共体育学生体质健康影响因素及干预策略研究——以浙江师范大学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1.1 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质健康的现状令人担忧

1.1.2 国家对学生体质健康工作的重视

1.1.3 促进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质健康发展的需要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关于体质、健康、体质与健康关系相关概念的界定

1.3.2 国内外研究现状

2 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2.2.2 问卷调查法

2.2.3 访谈法

2.2.4 数理统计法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浙江师范大学2014-2012级公共体育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结果分析

3.1.1 身体形态测试结果分析

3.1.2 身体机能测试结果分析

3.1.3 身体素质测试结果分析

3.2 影响浙江师范大学2014-2012级公共体育学生体质健康的主要因素调查与分析

3.2.1 个人因素分析

3.2.2 学校因素分析

3.2.3 家庭因素分析

3.2.4 社会因素分析

3.3 促进浙江师范大学公共体育学生体质健康的干预策略

3.3.1 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加强学校体育与学生体质健康工作宣传力度

3.3.2 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增加一些身体素质练习

3.3.3 充分运用“动态式分层的教学模式”

3.3.4 积极引入“团队式’’评价方式

3.3.5 发挥学校体育教育专业的优势资源,组织体育专业学生参与公共体育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的指导工作

3.3.6 充分利用好学校室内和室外场地资源

3.3.7 创造良好的家庭体育锻炼氛围

3.3.8 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发展几项自己喜爱的运动项目

4 结论和建议

4.1 结论

4.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声明

展开▼

摘要

进入21世纪,世界各国综合国力的竞争日趋激烈,但其竞争的根本表现是人才的竞争,大学生作为国家培养的高素质人才,他们的体质和健康状况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教育部高度重视学生体质健康问题,在2014年公布了修订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该标准是评价学生综合素质、评估学校工作、衡量各地发展的重要依据。浙江省也高度重视学生的体质健康测试工作,在调研后发现浙江省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优秀率仍然很低,特别是大学生的力量素质。本研究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数理统计法对2014年浙江师范大学2012-2014级公共体育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的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找出影响浙江师范大学公共体育学生体质健康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促进大学生体质健康发展的策略,为提升浙江省高校学生的体质健康提供理论借鉴和现实指导。浙江师范大学2012-2014级公共体育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的结果显示:
  1.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总成绩及格的学生占比为65.2%,良好的学生占比为31.4%,优秀的学生占比为1.5%,不及格的学生占比为1.9%,表明浙江师范大学学生体质健康的总体状况较好,但达到优秀学生的比例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2.体质指数指标达到正常的学生占比为85.6%,身体机能指标达到及格的学生占比为51.1%、良好的学生占比为25.3%、优秀的学生占比为21.3%,表明浙江师范大学学生的身体形态、身体机能指标状况较好。
  3.学生在五项身体素质指标测试中及格率均为较高,但下肢爆发力不合格率偏高。男女生在速度素质与耐力素质指标上差异较大,女生的速度素质不及格率远高于男生,男生的耐力素质不及格率高于女生。
  4.男生的速度素质平均成绩比女生速度素质平均成绩要好,但女生的耐力素质、柔韧素质、下肢爆发力和上肢力量这四个素质平均成绩都比男生对应的四个素质的平均成绩要好。
  5.2012级学生身体形态优秀率最高,不及格率最低;2012级学生身体机能、速度素质、立定跳远、耐力素质优秀率最低,不及格率最高;2014级学生上肢力量优秀率最低,不及格率最高;2013级学生的柔韧素质优秀率最高,不及格率最低,2012级学生柔韧素质的不及格率最高。
  在对以上测试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本论文认为影响浙江师范大学2012-2014级公共体育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个人、学校、家庭、社会四个方面。其中个人影响因素主要是学生的学习任务比较重、压力较大,部分学生对体育课不感兴趣,未能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没有形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学校因素主要是学校的室内体育场地不能完全满足学生的体育锻炼需求,在一定程度影响了学生的运动参与,且部分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设计上忽视了学生的体能提高;家庭因素主要是家长对子女进行体育锻炼不够重视,家庭体育锻炼氛围不浓厚。社会因素主要是受长期以来的文化传统和应试教育的影响,“重智育不重体育”,未能形成良好的学生体育锻炼氛围。
  在此基础上,本论文提出了促进浙江师范大学学生体质健康的干预策略: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加强学校体育与学生体质健康工作宣传力度;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增加一些身体素质练习;充分运用“动态式分层的教学模式”;积极引入“团队式”评价方式;发挥学校体育教育专业的优势资源,组织体育专业学生参与公共体育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的指导工作,提高课余体育锻炼效果;充分利用好学校室内和室外场地资源;创造良好的家庭体育锻炼氛围;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发展几项自己喜爱的体育运动项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