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黄冈市大别山生态旅游发展对策研究
【6h】

黄冈市大别山生态旅游发展对策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1 前言

1.1 选题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研究评述

1.3 选题意义

1.3.1 理论意义

1.3.2 现实意义

2 黄冈市大别山发展生态旅游的基础

2.1 生态旅游发展的自然生态环境

2.2 生态旅游发展的人文环境

2.2.1 交通条件

2.2.2 历史文化

2.2.3 民族宗教文化

2.3 生态旅游发展外部环境

2.3.1 我国的生态旅游发展

2.3.2 湖北生态大省的建设背景

3 黄冈市生态旅游资源及发展现状

3.1 生态旅游资源

3.1.1 生态旅游资源的概念及特征

3.1.2 黄冈生态旅游资源的分析

3.2 黄冈市生态旅游发展现状

3.2.1 黄冈市生态旅游发展现状

3.3 黄冈市生态旅游开发的影响因素

3.3.1 生态旅游资源开发

3.2.2 旅游景区的建设

3.2.3 客源市场的开发

3.2.4 经济发展水平

4 黄冈市发展生态旅游业竞争力分析

4.1 评价方法

4.2 因子分析法的步骤

4.3 评价指标选择及评价体系的建立

4.4 生态旅游业竞争力的综合评价性分析

5 黄冈市生态旅游业发展的SWOT分析

5.1 优势Strengths

5.1.1 资源种类齐全、相互补充

5.1.2 交通便利,可达性好

5.1.3 政策优势

5.2 劣势Weakness

5.2.1 外部因素

5.2.2 内部因素

5.3 机遇Opportunity

5.4 威胁Threats

5.5 黄冈市旅游发展策略

5.5.1 开发生态旅游资源,彰显地方特色生态旅游

5.5.2 加强资源整合、区域合作,改善生态旅游发展环境

5.5.3 开发客源市场

5.5.4 加大相关产业的支持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不足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致谢

声明

展开▼

摘要

生态旅游作为一种注重人与自然之间和谐相处,并与环境保护相结合的综合性旅游方式,在我国呈现出强劲的发展态势。华中大别山地区生态旅游资源丰富,但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较晚,生态旅游资源保存得较为完整。其独特的自然资源,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为该区生态旅游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旅游基础。结合其多样性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周边地区都依托大别山发展生态旅游业,并将其作为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黄冈市坐拥大别山南麓丰富的自然生态景观,又继承大别山作为一座英雄山的人文情怀。在促进地区经济发展过程中,充分利用当地独特的生态旅游资源,发展生态旅游,是促进地区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不二选择。
  因子分析法是运用数学统计方法寻求影响系统发展的主要因素及其同其它因素之间关系的一种分析方法,能在最大限度保留原始信息的基础上,综合简化高维变量,并且能够客观的确定各个指标的权数,避免其分析结果主观性。态势分析法以罗列事实作为评判的前提条件,形成一种模糊的产业竞争力论述。因其简洁、明了,能得出比较令人信服的结论,而成为战略管理和竞争的分析工具。
  本文通过因子分析法、态势分析法以及比较分析对黄冈市的生态旅游竞争力和发展生态旅游的优劣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生态旅游资源上,黄冈市的红色人文旅游资源相对于大别山周围其他城市较有优势;在影响旅游业发展的要素中,黄冈市在生态旅游景区建设质量上、客源市场的开发上有待进一步提高。通过对大别山周边5个发展生态旅游业的县市进行了竞争力的综合评价性分析表明,黄冈市在5个城市的综合排名仅次于六安市,位居第二;但黄冈市在表现生态旅游业竞争支持力的因子上的得分较低,究其原因主要与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比较落后、产业结构发展不合理有关。
  在此基础上,结合对黄冈市发展生态旅游的竞争力和发展生态旅游业的优势,提出了生态旅游业的发展策略。主要为提高生态旅游资源质量,彰显地方特色资源;加强资源整合、区域合作,改善生态旅游发展环境;开发客源地,做好旅游宣传;加大对相关产业的扶持力度。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