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废纸浆中胶黏物颗粒表面黏性表征及沉积趋势控制的研究
【6h】

废纸浆中胶黏物颗粒表面黏性表征及沉积趋势控制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 前言

1.1 我国废纸回收现状

1.2 胶黏物的定义和来源

1.2.1 胶黏剂

1.2.2 涂布胶黏剂

1.2.3 木材中的树脂

1.2.4 造纸添加剂

1.3 胶黏物的分类

1.4 胶黏物的性质

1.5 胶黏物的危害

1.6 影响胶黏物沉积的因素

1.6.1 温度和pH变化

1.6.2 静电失稳

1.6.3 蒸发失稳

1.6.4 气泡的混入

1.6.5 流体剪切力的作用

1.6.6 无机填料

1.7 胶黏物的检测

1.7.1 大胶黏物的检测方法

1.7.2 微胶黏物的检测方法

1.7.3 二次胶黏物的检测方法

1.8 胶黏物的控制

1.8.1 物理控制方法

1.8.2 化学控制方法

1.8.3 生物方法

1.9 脂肪酶和表面活性剂在制浆造纸过程中的应用

1.10 研究内容、目的及意义

1.10.1 本课题研究内容

1.10.2 本课题研究目的和意义

2 实验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原料

2.2 实验仪器

2.3 实验方法

2.3.1 浆料的预处理

2.3.2 模型物的选择及其溶液的配制

2.3.3 脂肪酶和表面活剂性的配制

2.3.4 胶黏物制备及表面黏性的测定

2.3.5 大胶黏物的测定

2.3.6 微细胶黏物的测定

2.3.7 脂肪酶和表面活性剂处理胶黏物

3 结果与讨论

3.1 胶黏物表面黏性的测定

3.2 环境对胶黏物表面黏性的影响

3.2.1 金属离子对胶黏物表面黏性的影响

3.2.2 温度对胶黏物表面黏性的影响

3.2.3 pH对胶黏物表面黏性的影响

3.3 表面黏性对沉积性能的影响

3.3.1 无机盐含量对胶黏物沉积性能的影响

3.3.2 温度对胶黏物沉积性能的影响

3.3.3 pH对胶黏物沉积性能的影响

3.4 表面黏性对滤液性能的影响

3.4.1 表面黏性对滤液浊度和阳离子需求量的影响

3.4.2 表面黏性对浆料滤水性能的影响

3.5 脂肪酶及表面活性剂处理对胶黏物表面黏性的影响

3.5.1 脂肪酶处理对胶黏物表面黏性的影响

3.5.2 表面活性剂处理对胶黏物表面黏性的影响

3.5.3 脂肪酶与表面活性剂复配处理对胶黏物表面黏性的影响

3.6 脂肪酶与表面活性剂处理对胶黏物沉积性能的影响

3.7 脂肪酶与表面活性剂处理对胶黏物滤液性能的影响

4 结论

4.1 胶黏物表面黏t陛测定方法的确定

4.2 胶黏物表面黏性与沉积性能间关系研究

4.3 脂肪酶与表面活性剂处理对胶黏物表面黏性的影响

5 展望

参考文献

7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展开▼

摘要

废纸浆中的胶黏物来源于废纸中具有黏性的物质。传统的测定胶黏物的方法主要是TAPPI277法和INGEDE法,两种方法主要依据胶黏物的尺寸大小对胶黏物进行筛分得出废纸浆中胶黏物颗粒数量,然后根据胶黏物颗粒的数量来判断胶黏物对造纸过程的影响程度。两种方法都没有考虑胶黏物颗粒表面黏性特征,导致得到结果不能准确表征胶黏物沉积到造纸设备上的能力。
  废纸浆中的胶黏物按照尺寸大小可以分为大胶黏物、微细胶黏物和潜在二次胶黏物;传统的测定胶黏物对造纸过程影响的方法主要是TAPPI277法和INGEDE法,两种方法主要依据胶黏物的尺寸大小对胶黏物进行筛分,然后根据胶黏物的数量来判断胶黏物对造纸过程的影响程度,两种方法主要依据胶黏物的尺寸大小对胶黏物进行筛分,得到结果不能准确表征胶黏物沉积到造纸设备上的能力。
  本论文研究目的是建立一种简单有效的适用于工厂胶黏物表面黏性的测试方法,并采用该测试方法评价造纸环境变化对胶黏物表面黏性的影响。论文内容主要分为三部分:(1)建立胶黏物表面黏性的测试方法;(2)胶黏物表面黏性与胶黏物沉积性能间关系的研究;(3)脂肪酶类复配酶制剂的制备及用于胶黏物表面黏性控制的研究。
  第一部分主要利用模型物模拟胶黏物,将模型物添加到不含胶黏物的纸浆中,在一定条件下处理后,对浆料中的胶黏物进行筛分,对筛分后的胶黏物进行处理,然后过模拟胶片剥离法测试胶黏物表面黏性大小,用测定的剥离强度对胶黏物的表面黏性进行表征。
  结果表明:浆料中分别添加聚丙烯酸酯(PA)、聚醋酸乙烯酯(PVAc)、甘油三酸脂(TG)、丁苯胶乳(SBR)、聚乙烯醇(PVA)不同种模型物后,浆料在55℃下处理1h,不同种模型物产生的剥离强度不同,添加有聚丙烯酸酯(PA)的纸浆产生的胶黏物表面黏性最大,为0.1607 N/mm,添加有聚乙烯醇(PVA)的纸浆产生的胶黏物表面黏性最小,为0.1201 N/mm;当纸浆中环境没有发生改变时,浆料中胶黏物含量越多,筛分出的胶黏物越多,测定的剥离强度越大。
  第二部分主要改变浆料中的环境,包括浆料内的无机盐含量、温度及pH值,通过环境的改变,测定环境对胶黏物表面黏性的影响,同时测定在不同条件下胶黏物的沉积性能,分析胶黏物表面黏性对其沉积性能的影响;浆料中的无机盐主要为含钙离子、镁离子、铝离子、钠离子以及钡离子的无机盐,温度接近实际生产中的造纸温度。
  结果表明:浆料中添加无机盐后,胶黏物表面黏性增强,在一定范围内,无机盐含量越高,胶黏物表面黏性越大;以钙离子为例,当浆料中的钙离子含量由0g增加到3g,测定的剥离强度逐渐增大,当含量为3g时,添加有聚丙烯酸酯(PA)和聚醋酸乙烯酯(PVAc)产生的剥离强度最大,分别为0.7676 N/mm和0.7554 N/mm,此条件下,聚丙烯酸酯胶黏物的沉积面积和数量分别由3997.3mm2· m-2上升到24226mm2· m-2,胶黏物数量最大由8760.4个·m-2上升到96750个·m-2;温度升高,胶黏物表面黏性增强,实验中温度由35℃上升到65℃,聚丙烯酸酯(PA)产生的剥离强度由0.1205N/mm上升到0.1732N/mm,温度升高,胶黏物沉积性能增强;胶黏物在不同pH下,其表面黏性不同,实验选取pH=5、6.5、8、9进行研究,当pH=9时,胶黏物表面黏性最大。
  第三部分主要利用脂肪酶与表面活性剂对胶黏物进行处理,研究脂肪酶与表面活性剂对胶黏物表面黏性的控制效果,单独使用时,脂肪酶与表面活性剂的用量分别为100、200、300、500ppm,复配使用时,脂肪酶用量为200ppm,表面活性剂用量分别为100、200、300、500ppm。
  结果表明:脂肪酶和表面活性剂处理都能降低胶黏物表面黏性,当脂肪酶用量为200ppm时,对胶黏物表面黏性的控制效果最好,测定的剥离强度最大下降率约为10%,当表面活性剂用量为300ppm时,对胶黏物表面黏性的控制效果最好,测定的剥离强度最大下降率约为9%,两者复配使用时,测定的剥离强度最大下降率约为13%;利用脂肪酶与表面活性剂处理胶黏物表面黏性,浆料的滤液及滤水性能也会发生改变。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