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我国地方特色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成因及其治理
【6h】

我国地方特色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成因及其治理

代理获取

摘要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作为一个“天大的事”,已经上升为一个全球高度重视和急切解决的问题。就中国来说,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关系到国计民生,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重于泰山。但是,近年来我国地方特色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时有发生,政府相关政策措施成效也往往乏善可陈。为何地方特色农产品质量事件总是接连不断的发生?如何才能对其质量安全问题进行有效的治理?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现实而又紧迫的课题。本文从市场机制和当前政府监管体制两方面分析我国地方特色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成因,并据此提出相应的治理对策。
   本文分析认为,纯市场机制下地方特色农产品质量往往处于低质量均衡状态,其原因在于地方特色农产品市场广泛存在信息不对称、市场负外部性、过度竞争和供应链过长等特征。其中,地方特色农产品的信用品特性是农产品低质量均衡的内在根源,农产品品牌的共有资源属性是低质量均衡的强化因素,农产品市场的竞争过度是低质量均衡的市场结构因素,而农产品过长供应链则是低质量均衡的技术环境因素。
   地方特色农产品市场的质量低均衡状态,决定了政府立足监管、强化治理的必要性。然而,在当前监管体制下农产品质量法律法规不完备和标准体系不健全,导致政府监管的规则成本偏高;而政府监管执行主体的非独立性和监管主体的质量检测水平不高,则导致政府监管的执行成本偏高。这就造成了在当前体制下我国政府对于地方特色农产品质量的低效率监管,使得地方特色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依旧无法有效解决。
   上述分析表明,纯市场机制下地方特色农产品市场的低质量均衡和当前体制下政府对于地方特色农产品的低效率监管是当前我国地方特色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基本成因。
   江山蜂业事件及其对质量安全治理的探索是近年来我国地方特色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典型案例。江山蜂业立足监管、强化治理的基本措施以及治理实践中取得的成效与不足,对于我国地方特色农产品质量安全治理具有重要的启示:即地方特色农产品质量安全治理的基本方向应该是改善品牌结构、缓解共有品牌市场失灵,引导社会中间力量介入治理,强化质量治理的法律法规制度支撑,加强质量治理的组织机构建设,从而实现市场、中介与政府三方力量有效结合的并举治理。
   基于当前我国地方特色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基本成因,结合江山蜂业案例的剖析和启示。本文认为,强化我国地方特色农产品质量安全治理的基本思路在于采取具体措施,努力调节和完善农产品市场的运作机制,同时优化监管体制、降低政府监管成本、提高监管效率,实现市场、中介与政府三方面有效结合并举治理。治理的具体.对策措施是:(1)培育地方特色农产品个性化品牌,加强农产品认证工作;(2)培育地方特色农产品行业协会或农业合作社,提高农户组织化程度;(3)完善地方特色农产品法律法规体系,健全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4)成立地方特色农产品产业委员会,加大监管力度。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