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明清汉语“不A不B”构式的多角度考察
【6h】

明清汉语“不A不B”构式的多角度考察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零 前言

(一)研究内容及研究目的

(二)研究现状和意义

1.研究现状

2.研究意义

(三)研究方法与语料来源

1.研究方法

2.语料来源

(四)相关说明

一、“不A不B”构式的结构分析

(一)充当A、B的材料

1.A、B为不成词语素

2.A、B为成词语素

3.A为成词语素,B为短语

4.A、B均为短语

(二)A、B的性质

1.A、B为动词或动词性语素

2.A、B为形容词或形容词性语素

3.A、B为名词或名词性语素

4.A为动词或动词性语素、B为形容词或形容词性语素

5.A为动词,B为短语

6.A、B均为述宾短语

7.A、B为方位词

(三)“不A不B”的结构关系

1.并列关系

2.非并列关系

小结

二、“不A不B”构式的句法功能分析

(一)单句中的“不A不B”

1.谓语功能

2.状语功能

3.定语功能

4.补语功能

5.宾语功能

6.主语功能

(二)作小句

小结

三、“不A不B”构式的语义分析

(一)A和B的意义关系

1.相近类

2.相反类

3.相关类

4.逻辑关系类

(二)“不A不B”的语义模式

1.“既不……又不……”

2.既不像……又不像……

3.如果不……就不……

小结

四、“不A不B”构式的语用分析

(一)“不A不B”出现的语体

1.口语

2.书面语

(二)“不A不B”的感情色彩分析

1.褒义性

2.贬义性

3.中性

小结

五、关于明清时期“不A不B”构式的发展

(一)“不A不B”的历时考察

1.先秦时期

2.汉代至魏晋南北朝时期

3.五代时期

4.宋元时期

(二)明清汉语与现代汉语中“不A不B”构式的比较

1.内部成员

2.连用情况

3.语用色彩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展开▼

摘要

在汉语中,“不A不B”构式使用较为普遍,多数学者对现代汉语中的此构式做过一些研究。但是,对近代汉语中此构式的研究,我们所见较少。本课题以明清时期《三国演义》、《封神演义》、《金瓶梅词话》、《西游记》、《红楼梦》、《儒林外史》、《官场现形记》和《儿女英雄传》等八部作品中“不A不B”构式为语料,从结构关系、语义关系、句法功能、语用等方面做了分析,并对“不A不B”构式进行了系统的历时分析,此外还比较了明清时期与现代汉语“不A不B”构式之间的差异。具体而言,论文共分六个部分:前言、“不A不B”构式的结构分析、“不A不B”构式的句法功能分析、“不A不B”构式的语义分析、“不A不B”构式的语用分析和关于明清时期“不A不B”构式的发展。
   前言论述了本课题所涉及的研究内容、研究目的、研究现状、研究意义以及研究方法、语料来源等。
   “不A不B”构式的结构分析包括充当A、B的材料,A、B的性质,构式内部的结构关系。充当A、B的材料很丰富,可以由语素、词或短语充当,其中以单音节语素为主;从A、B的语法性质看,以形容词性语素或词为主,其次是动词;“不A不B”的结构关系以并列形式为主。
   “不A不B”构式的句法功能分析,考察了“不A不B”在单句中出现时所表现的句法功能以及作为小句的情况,发现,“不A不B”构式的主要句法功能是以小句形式存在;其次是谓语、状语和定语,还有作宾语、补语和主语的情况。
   “不A不B”构式的语义分析包括A和B的意义关系分析和“不A不B”的语义模式分析。从A和B的意义关系看,我们将之分为四种:相近类、相反类、相关类和逻辑关系类。在此基础上,我们对“不A不B”的逻辑语义模式进行了研究。考察后发现,“A”与“B”的意义关系以相类、相近、相反为主;“不A不B”构式的语义模式以“既不……又不……”为主。
   “不A不B”构式的语用分析考察了“不A不B”所出现的语体和感情色彩。“不A不B”构式是口语性较强的结构形式;“不A不B”构式的常用感情色彩为中性,其次是贬义、褒义。
   关于明清时期“不A不B”构式的发展,我们对“不A不B”的发展状况进行了历时考察,使我们对该构式的发展状况有了更深的了解。明清时期的“不A不B”构式在多方面与现代汉语之间存在差异。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