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初中数学新教材中新知识引入方式研究
【6h】

初中数学新教材中新知识引入方式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1引言

1.1问题的提出

1.2文献综述

2对数学新知识的理解

2.1知识与数学知识的分析

2.2探寻心理学依据

3新教材中新知识引入方式分析

3.1《标准》对教材编写的要求

3.2数学新教材中新知识引入的宏观分析

3.2.1整体的分析

3.2.2导入语的分析

3.3数学新教材中新知识引入的具体分析

3.3.1表征性学习引入方式的分析

3.3.2概念学习引入方式的分析

3.3.3命题学习引入方式的分析

4总结与建议

4.1总结与分析

4.1.1引入方式的特点总结

4.1.2引入方式的问题分析

4.2两个维度的建议

4.2.1教材的编写

4.2.2教师的教学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和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展开▼

摘要

本文研究了初中数学新教材中新知识引入方式。 在对课程含义分析的基础上,得到课程与教材的关系:课程的最终落脚点表现为教材:教材是课程的物质承担者,它基于课程的理念并体现着课程。接着,从课程中所蕴涵的实践课程层面得到课程、教材以及儿童三者之间的关系:课程的目标为了促进儿童的发展,而教材则充当着桥梁与纽带的作用。因而为了能够更突显出数学新课程的理念,也使教材能够充分发挥它的价值,对数学新教材的研究定位于其中新知识的引入方式。 为了使这一研究问题更为深刻、具体并具有广泛的意义,对其他学者对新课程中数学新教材的研究进行综述,并从知识以及数学知识的本质属性的分析中,为新教材中新知识引入方式的研究找到一个研究视角:从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角度,即认知角度。 在具体的研究中,选取北师大版的初中数学新教材作为载体,分别从宏观与微观两个层面对新教材中新知识的引入方式进行了定性与定量的研究。在宏观层面关注的是:《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对数学新教材编写的要求;同一个知识点在整个初中阶段的引入特点;以及新教材中导入语的特点等。在微观层面,以奥苏贝尔对有意义学习的分类为框架,分别从表征性学习,概念学习以及命题学习三个角度,对数学新教材中新知识的引入方式进行具体分析。无论是哪一个层面的研究,都得到这样的结论:数学新教材在引入知识时,是通过问题的提出以及背景或情境的创设。而且在这一过程中,或者以数学应用题的方式,或者以学生自身的操作、归纳与总结来体现。在其中涉及到更多的是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以使他们在新知识的学习过程中能够调动起已有的认知结构。 最后,在对数学新教材中新知识引入方式总结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这一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学生们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到底有着怎样的内容;怎样的数学问题情境才能够充分调动起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并从两个维度提出了建议:教材的编写。使其中的系统知识与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达到更好的整合,这也是对教材进行心理化的表现,使教材的属性从“教材”转变为“学材”;教师的教学。教师要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而这一前提就是教师对数学知识本质的理解。

著录项

  • 作者

    代艳;

  • 作者单位

    浙江师范大学;

  • 授予单位 浙江师范大学;
  • 学科 课程与教学论(数学教育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张维忠;
  • 年度 2006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数学;
  • 关键词

    初中数学课程; 新教材; 知识引入; 认知结构;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