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论私营经济发展对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作用——邓小平“先富后富”发展战略的新观察
【6h】

论私营经济发展对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作用——邓小平“先富后富”发展战略的新观察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及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一、导论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二)相关研究综述

1、本文研究对象的界定

2、关于私营经济与和谐社会构建关系的研究现状

二、和谐社会:太平盛世的危机抉择

(一)太平盛世:中华五千年来最为繁华的历史时期

1、中国“盛世情结”:“文景之治”“ 贞观之治”“ 康乾盛世”

2、中国当今的超级盛世

(二)盛世乌云:繁华后面的危机与挑战

1、城乡差距:中国最沉的话题

2、区域差距:远近高低各不同

(三)和谐社会:太平盛世的危机抉择

1、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认识

2、和谐社会是我国社会经济健康发展的客观要求

三、和谐社会的内涵

(一)“和谐社会”的千年演绎

1、古代典籍中的“大同社会”

2、古代典籍中的“小康社会”

3、邓小平同志的“小康社会”

4、江泽民同志的“基本小康”和“全面小康”

5、胡锦涛同志的“和谐社会”

(二)“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

1、人与自然的和谐

2、人的和谐

3、人与社会的和谐

(三)“和谐社会”的基本要素

四、私营经济发展对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作用

(一)“和谐陷阱”:经济发展过程中一个必然的阶段及其超越

(二)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基础

(三)所有制的结构差异:推动和谐社会构建的经济源泉

1、区域经济增长机制

2、所有制结构的差异是区域经济增长差距的源泉

3、所有制结构调整的区域差异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

(四)私营经济:“先富后富”发展战略下构建和谐社会的引擎

五、对策与建议:以“非公经济36条”而辅展的体系

(一)非公经济36条

(二)非公经济36条指引私营企业发展

1、提高私营企业主的素质

2、客户诚信建设是重中之重

3、私营企业要以国际标准不断要求自己,承担社会责任

(三)非公经济36条指引政府职能转变

1、通过法律、经济的手段实现对私营经济的引导和扶持

2、引导私营经济的资金投向合理的区域与产业

3、引导和扶持私营经济走出国门,参与国际化竞争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展开▼

摘要

1986年邓小平的“先富后富”发展战略,成功地开启了个体私营经济飞速发展的大门,从此个体私营经济以高于其它所有制经济的效率成为我国经济大舞台上最活跃的力量,为中国经济发展搭上飞速的特快列车做出了巨大贡献,使我国跨入21世纪不久就成功地实现了人均GDP1000美元的目标,迎来了历史上所谓的“中国式盛世”时代。国家统一、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的程度与历史上出现过的盛世相比,都要向前迈进了一大步,这是邓小平等领导人辛勤努力的结果,也是中国人民身上蕴藏的巨大复兴潜力的最好见证。但是我们也看到繁华的背后,危机与挑战并存。“中国式盛世”由于城乡差距、区域差距,离“文明的盛世”还有相当遥远的一段距离。在这个背景下,中国共产党审时度势,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角度,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命题,着力解决城乡差距与区域差距等一系列影响社会和谐的问题,以期中国能早日顺利实现“文明盛世”。 我们知道,人类社会的“文明盛世”由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构成,其中物质文明是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得以存在的基础和前提。在这个基础上,城乡差距和区域差距在很大程度上首先就是物质文明的差距,精神文明与政治文明差距随之产生。因此,要解决这两个问题的关键就是要发展经济。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东部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一个重要原因是在邓小平“先富后富”战略的指引下私营经济在该地区迅速发展,成为该地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进入新世纪,发展经济,缩小城乡差距与区域差距,顺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更离不开私营经济在全国尤其是中西部地区的发展。 本文从加强私营经济建设的角度,结合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构建和谐社会的思想,从理论和机制建设的层面,通过一定的比较和实证分析,较全面地论述了私营经济在构建和谐社会中所发挥和应发挥的作用。同时为了更好地发挥私营经济的作用,对当前我国私营经济所存在的一些问题,本文以“非公经济36条”为主轴线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本文的目的是通过对私营经济与构建和谐社会之间关系的分析,使人们进一步了解私营经济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从而充分发挥这个具有中国特色所有制经济的作用,促进和谐社会的早日到来。 全文共分五个章节: 第一章导论。主要说明本文的选题背景及意义,对本文研究对象私营经济进行界定,并对国内外学者关于私营经济与和谐社会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 第二章和谐社会:太平盛世的危机抉择。从我国和谐社会提出的国情背景为出发点,分析影响我国社会和谐的主要因素:城乡差距和区域差距,并指出针对这些不和谐因素,中国共产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命题的角度和出发点。 第三章和谐社会的内涵。首先对“和谐社会”的千年演绎进行回顾,进而深入阐述我国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和谐社会理论的科学内涵是人与自然的和谐、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的有机统一,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得出和谐社会由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三个基本要素构成。 第四章私营经济发展对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作用及其机制。以和谐社会的基本要素为着眼点,以区域经济增长机制为理论基础,运用比较分析和实证分析的方法对影响社会和谐的区域差距问题进行深入探讨,知道市场经济最显著的特点是多元化经济主体共同参与市场竞争,而中西部地区属于比较单一的“偏公型”所有制结构,与东部地区私营经济发展迅速截然相反,西部私营经济发展缓慢,致使西部尚未形成多种所有制经济活跃的市场经济联系。因此分析得出,所有制结构差异是造成区域差距的根源,而中西部地区要缩小与东部的差距,解决影响我国社会和谐的区域差距及城乡差距问题的途径,就是大力发展中小型私营经济企业。并在此基础上对引导私营经济成功搭上经济飞速发展特快列车的邓小平“先富后富”战略进行重新审视,总结得出“先富后富”发展战略仍有其存在的必然空间。这一章节是本文的重点,也是本文创新之处。 第五章对策与建议。此章节以新中国成立以来首个以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主题的中央政府文件——“非公经济36条”而铺展的体系,针对我国私营经济存在的问题,从私营企业和政府职能两方面着手提出了促使私营经济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著录项

  • 作者

    张建威;

  • 作者单位

    浙江师范大学;

  • 授予单位 浙江师范大学;
  • 学科 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曹荣庆;
  • 年度 2006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私有制经济;
  • 关键词

    私营经济; 和谐社会; 战略管理;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