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徘徊于社会达尔文主义和民族主义间——斯托克《德拉库拉》的症候式阅读
【6h】

徘徊于社会达尔文主义和民族主义间——斯托克《德拉库拉》的症候式阅读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Introduction

Chapter Ⅰ Count Dracula -A praiseworthy but disgusting devil

A The admiration and praise for Count Dracula

B The disgust and scorn for Count Dracula

Chapter Ⅱ English White-Noble but cruel protagonists

A The praise for English White's nobility

B The doubt and uncertainty for English White's justice

Chapter Ⅲ An unexpected ending-The English White's lucky win

A Count Dracula's inevitable winning tendency

B The English White's unconvincing win

Conclusion

Notes

Bibliography

Acknowledgement

展开▼

摘要

《德拉库拉》是布拉姆·斯托克在十九世纪晚期,这个以激烈动荡而著称的历史语境中,用了七年时间完成的成名作,也是最为经典的哥特体吸血鬼小说之一。哥特小说本身就是一种借助视觉艺术和城市娱乐文化而得以流行的大众文化文本。自问世以来,《德拉库拉》吸引了无数读者,被改编成多部影视作品,成为流行的大众文化文本。直到现在,好莱坞还在继续复活、传承吸血鬼的神话,而提到吸血鬼电影首先就是《德拉克拉》。在国外吸血鬼小说史上,《德拉库拉》占有鼻祖地位,斯托克创造的吸血伯爵德拉库拉的形象被视为经典的吸血鬼形象之一。 阿尔都塞的症候式阅读理论,是通过分析文本内部的矛盾和逻辑断裂,来发现作者潜藏的文化态度。本文正是以矛盾作为立论的出发点和切入点,通过对小说《德拉库拉》的症候式解读,来发现作者布拉姆·斯托克潜藏的文化态度。在布拉姆·斯托克的哥特世界里,作者所信仰的社会达尔文主义与民族主义的极端形式白人种族优越论在动荡的世纪交会点,产生了激烈的矛盾和冲突。本文将从以下三个部分来分析《德拉克拉》中潜藏的矛盾和冲突,进而揭示作者在文本中潜藏的文化态度:一是作者对吸血伯爵德拉库拉的念度和描写;二是作者对作为伦敦拯救者的英国白人的态度和描写;三是作者对双方斗争过程尤其是小说结局--白人侥幸获胜的描写。 论文第一部分从作者在德拉库拉这一形象塑造上的矛盾切入,来揭示作者潜藏的文化念度。一方面,作者对德拉库拉自身的力量予以充分的肯定和赞美,小说始终提到德拉库拉力量的强大,并称他的力量远远超过了英国白人,并曾凭借强大的力量多次战胜过英国白人,这体现了作者对于当时盛极一时的社会达尔文主义的信仰;另一方面,作者并未赋予德拉库拉灵魂和信仰,这个没有灵魂的“异族”恶魔遭到英国白人的蔑视,体现了作者对伯爵作为“异族”的一种蔑视。小说此处得以声张的仍是白人种族优越论,这两方面所构成的矛盾,正是社会达尔文主义和英国白人的民族主义,这两种十九世纪末流行一时的社会思潮在斯托克内心碰撞和冲突的结果。十九世纪早期和中期,国力蒸蒸日上的英国,被誉为“日不落”帝国,作为一名英国白人,布拉姆·斯托克认为英国白人是世界上最文明最先进的种族,具有与生俱来的优越性。在十九世纪晚期,其他国家相继完成工作革命,英国同益受到竞争者的威胁。作者对此有所察觉,因此他又对英国的未来有某种隐忧,同时受到社会达尔文主义的影响,人们开始崇尚武力和战争,对德拉库拉力量美,恰好体现出了作者对于力量的崇拜。 论文第二部分从对英国白人的描写上的逻辑矛盾入手,来分析小说作者内心的矛盾和挣扎。一方面,这些英国白人被作者赋予“民族英雄”的荣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使他们担负起了“杀死吸血鬼、拯救伦敦”这一光荣使命,这里得以声张的仍是英国白人的道德权威;另一方面,英国白人实施他们正义使命的方式,竟然仍是暴力甚至是偷袭式的暴力!被作者称为“文明而高贵”的英国白人,不仅残忍地对待他们的敌人吸血伯爵,就连被吸血鬼同化的英国白人露茜,也采用了同样残暴的方式,这显然有悖于他们“文明而高贵”的头衔。小说中诸如此类的矛盾和逻辑断裂后潜藏的正是作者心中社会达尔文主义和白人种族优越论的碰撞。 论文第三部分以双方的斗争过程尤其是英国白人侥幸获胜的结局为切入点,进一步揭示出作者布拉姆·斯托克的思想困境。在双方的斗争过程中,强大的伯爵步步紧逼并取得了多次胜利,英国白人显然处于劣势,伯爵的胜利源于他力量的强大,这种胜利顺理成章,也符合社会达尔文主义“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理论,体现出作者对于社会达尔文主义的信仰。但深信白人种族优越论的斯托克,还是把最终的胜利牵强地赋予了英国白人。英国白人认为他们是天生文明而高贵的统治者并具有文化上的优势和霸权,而除此之外的异族都是劣等、野蛮和文化上落后的。无论异族力量多强大,也难逃被英国白人扣败的宿命。在小说的结局,力量弱小的英国白人侥幸获胜,恰恰支持了这种白人种族优越论的观点。英国白人的胜利,并非由于自身力量的强大,或是采用了一种更文明的方式,而是用一种与吸血鬼同样野蛮、落后、残暴的偷袭方式,侥幸战胜了比自身力量强大的伯爵,斗争的过程和牵强的结果都充满了逻辑上的矛盾。 总之,《德拉克拉》充满了逻辑上的矛盾和断裂。这些矛盾的背后,是社会达尔文主义和民族主义这两种思潮在作者内心的激烈冲突和碰撞。在19世纪末的英国乃至欧洲,都流行着社会达尔文主义的学说,“力量至上、适者生存”已经深入到当时人们的观念中,但面对德国、美国等竞争者的崛起,深信本民族是世界上最优秀民族的布拉姆·斯托克,强烈地希望自己的国家和民族能够一如既往地强大下去。虽然作者安排了一个“光明”的结局,但他文本叙述中的矛盾和断裂之处,却深刻地体现了作者内心的悲观、彷徨和徘徊。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