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2014年春季黄海浮游植物群落特征及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6h】

2014年春季黄海浮游植物群落特征及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 前言

1.1 黄海浮游植物群落

1.2 黄海水文特征

1.2.1 概况

1.2.2 气候特征

1.2.3 流系

1.2.4 潮汐与潮流

1.2.5 水文要素

1.2.6 春季水团

1.2.7 营养盐分布及通量

1.3 典范对应分析(CCA)

2 航次站位及材料方法

2.1 航次站位

2.2 样品采集与分析

2.3 数据处理

3 结果与分析

3.1 黄海浮游植物群落

3.1.1 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物种及优势物种组成

3.1.2 浮游植物的垂直分布特点

3.1.3 表层浮游植物平面分布特点

3.1.4 浮游植物群落多样性分析

3.2 黄海分区

3.2.1 分区及其环境特点

3.2.2 优势物种的多元统计分析

3.3 分区浮游植物群落特征

3.3.1 分区浮游植物群落结构

3.3.2 分区浮游植物水平分布

3.3.3 分区优势物种组成

3.4 各区浮游植物群落特征介绍

3.4.1 P-Ⅰ区

3.4.2 P-Ⅱ区

3.4.3 P-Ⅲ区

3.4.4 P-Ⅳ区

3.4.5 P-Ⅴ区

3.5 细胞丰度断面分布

3.6 春季黄海浮游植物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分析

4 讨论

4.1 黄海分区

4.2 浮游植物群落结构与历史资料的对比

4.3 浮游植物群落与环境因子间的关系

5 结论

6 展望

参考文献

8 论文发表情况

致谢

附录

展开▼

摘要

于2014年4月28日~5月18日在中国黄海(120.99°~125.16°E,31.20°~39.23°N)海域对40个站位采集浮游植物样品,共计173个样品,采用Uterm(o)hl方法对样品进行了浮游植物种类鉴定分析,鉴定出7门81属185种浮游植物种类(包括未定种、未定名种及变种)。浮游植物细胞丰度垂直分布,以表层和次表层最高。平面分布特点是近岸高于外海。表层浮游植物细胞丰度介于2.011×103~36162.634×103cells/L,平均丰度为2118.732×103cells/L,蓝藻细胞丰度介于0.001×103~25004.745×103cells/L,平均为1346.160×103cells/L;硅藻细胞丰度介于0.539×103~14931.396×103cells/L,平均为430.669×103cells/L;甲藻细胞丰度介于0.0524×103~58.248×103cells/L,平均为8.142×103cells/L;隐藻细胞丰度介于0.001×103~42.264×103cells/L,平均为7.781×103cells/L。
  硅藻和蓝藻共同刻画了黄海表层的细胞丰度高值区,分别出现在朝鲜半岛西侧和辽南-西朝鲜湾沿岸区域。浮游植物主要优势物种为新月柱鞘藻(Cylindrothecaclosterium)、派氏集胞藻(Synechocystis pevalekii)、尖尾蓝隐藻(Chroomonas acuta)、具槽帕拉藻(Paralia sulcata)、太平洋海链藻(Thalassiosira pacifica)和米氏凯伦藻(Karenia mikimotoi)等。
  结合调查海区的温盐及深度使用环境因子对黄海进行了海区划分,另使用多元统计方法,如多维定标分析(MDS)和聚类分析(cluster analysis)就生物因子对海区进行了分区。两种分区方法结果大致相似,可将黄海分为5个区域。P-Ⅰ区代表北黄海辽南沿岸的站位,浮游植物细胞丰度介于35419.815×103~36162.634×103cells/L,平均为35791.225×103cells/L,其中占总浮游植物生物量99.84%的是蓝藻,优势种为派氏集胞藻;P-Ⅱ区代表黄海西海岸由鲁北至苏北的近岸站位,浮游植物总细胞丰度介于2.007×103~48.230×103cells/L,平均为23.870×103cells/L,占总浮游植物生物量63.69%的是硅藻,优势种为太平洋海链藻;P-Ⅲ区代表长江冲淡水水域,浮游植物总细胞丰度介于10.110×103~37.306×103cells/L,平均为23.708×103cells/L,其中占总浮游植物生物量73.14%的是硅藻,优势种为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cf.costatum);P-Ⅳ区代表受黄海暖流影响区域,浮游植物总细胞丰度介于5.750×103~82.071×103cells/L,平均为27.293×103cells/L,其中占总浮游植物生物量64.17%的是硅藻,优势种为太平洋海链藻;P-Ⅴ区代表北黄海的冷水团水域,浮游植物总细胞丰度介于41.302×103~8912.301×103cells/L,平均为1763.332×103cells/L,其中占总浮游植物生物量89.96%的是硅藻,优势种为新月柱鞘藻;断面分布上,浮游植物细胞丰度高值多集中在近岸表层及黄海暖流流经区域表层。
  表层浮游植物群落的香农-威纳(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介于0.009~3.984,平均值为1.889;Pielou均匀度指数介于0.002~0.946之间,平均值为0.493。总体看来,辽东半岛南部、鲁北-成山角海区、朝鲜半岛西测及苏北沿岸区的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异质性很高。对浮游植物群落与环境要素间进行典范对应分析(CCA),获得了优势种与环境因子关系的双序图,影响浮游植物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依次是硝酸盐、温度和盐度。

著录项

  • 作者

    张珊;

  • 作者单位

    天津科技大学;

  • 授予单位 天津科技大学;
  • 学科 海洋生物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孙军;
  • 年度 2015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Q948.891;
  • 关键词

    浮游植物; 群落结构; 环境因子; 细胞丰度;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