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国有商业银行产权改革与风险行为研究
【6h】

国有商业银行产权改革与风险行为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致谢

1引论

1.1问题的提出与选题的意义

1.2相关概念释义

1.2.1软预算约束

1.2.2产权改革

1.2.3银行风险行为

1.3研究的方法和框架

1.3.1研究方法

1.3.2研究框架

1.4本文的重点、难点和创新点

1.4.1研究重点

1.4.1研究难点

1.4.3研究创新点

1.5本章小结

2公司治理、国有商业银行的产权改革与风险行为综述

2.1公司治理理论

2.1.1公司治理的内涵

2.1.2产权形式与公司治理

2.1.3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和价值

2.2国有商业银行的产权改革

2.2.1国有商业银行产权改革的动机

2.2.2国有商业银行产权改革的路径

2.2.3外部投资者的引入对银行绩效的影响

2.3国有商业银行的风险行为

2.3.1风险倾向一般性

2.3.2风险倾向特殊性

2.4本章小结

3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产权改革

3.1国有商业银行发展的历史沿革

3.1.1从多元整合为统一(1949年-1978年)

3.1.2由统一到多元的过渡(1979年-1984年)

3.1.3中央体系内国家专业银行(1985年-1993年)

3.1.4国有独资商业银行(1994年-2003年)

3.1.5由统一到多元的过渡(2004年-现在)

3.2国有商业银行制度变迁的推动力

3.2.1国有商业银行的制度安排

3.2.2制度变迁的推动力

3.3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的实施

3.3.1消化历史包袱

3.3.2建立法人治理结构

3.3.3接受市场检验

3.4本章小结

4国有商业银行产权改革前后风险行为变化的实证分析

4.1指标选择与数据处理

4.1.1指标选取依据

4.1.2数据处理方法

4.2模型、方法和解释变量

4.2.1模型和方法

4.2.2控制变量的选取

4.2.3变量描述性统计

4.3关于银行风险的单变量T检验分析

4.4实证检验的回归结果

4.4.1回归结果

4.4.2结果分析

4.5回归结果稳健性说明

4.6本章小结

5国有商业银行产权改革前后风险行为变化的内在机制

5.1产权的视角

5.2公司治理的视角

5.3行为金融的视角

5.4本章小结

6结论与启示

6.1结论

6.2启示与政策建议

6.3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介

展开▼

摘要

银行业作为金融的核心部门,在经济发展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随着我国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国有商业银行原有的制度安排已经滞后于整体经济改革的步伐,这种制度的非均衡性使得他们不仅效率低下,也蕴藏了巨大的金融风险,违反了商业银行谨慎性经营的原则,严重影响到资源的配置效率和国家经济金融的安全,因此,对国有商业银行改造一直是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 从2004年开始,国有商业银行改革进入了实质性的阶段,迄今为止已有近五年的时间,改革如何影响银行的经营行为,能否取得预期的成效,是学术界,也是全社会关心的问题。不少学者强调,仅仅是成立股份有限公司不能称之为达到改革目标,而是需要判断产权改革是否增强了国有商业银行的风险调控能力和盈利能力。 本文以产权改革前后国有商业银行风险行为差异为研究对象,为了克服影响银行经营因素众多的问题,把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作为一项“自然实验”,设置了“处理组”和“对照组”,通过比较发现在股份制改造之后国有商业银行,变得相对谨慎了,改革确实取得了阶段性的成绩。 同时,本文还从理论上解释了这种变化产生的原因,认为国有商业银行风险行为变化来源于产权形式的转变和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这降低了国有商业银行原本存在的“软预算约束”,同时也抑制微观层面的道德风险。最后,作者得到相关启示,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