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国民党与民进党互动下的台湾“公民投票”发展:法制与实践
【6h】

国民党与民进党互动下的台湾“公民投票”发展:法制与实践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致谢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研究缘起与目的

第二节文献回顾

一、 国外学者的论著

二、 台湾方面的文献

三、 大陆方面的文献

第三节研究方法

一、分析技术

二、研究途径

三、基本方法

第四节公民投票的定义与类型

一、 公民投票的定义

二、 公民投票的类型

第五节文章结构

第二章政策文化的分析视角

第一节国民党与民进党在“公民投票”问题上的价值理念

一、 民进党“公民投票”主张的变迁

二、 国民党“公民投票”主张的变迁

第二节 国民党与民进党对“公民投票”发展状况的评价

一、 民进党对“公民投票”发展状况的评价

二、 国民党对“公民投票”发展状况的评价

第三节国民党与民进党对现实条件的认知与政策选择

一、 民进党对现实条件的认知与政策选择

二、 国民党对现实条件的认知与政策选择

第四节小结

第三章 国民党与民进党互动下的台湾“公民投票”在法制层面的发展

第一节 国民党与民进党围绕七次“修宪”的互动——“中华民国宪法”对创制复决或“公民投票”规定的变迁

一、 国民党和民进党在第一次“修宪”中的互动

二、 国民党和民进党在第二次“修宪”中的互动

三、 国民党和民进党在第三次“修宪”中的互动

四、 国民党和民进党在第四次“修宪”中的互动

五、 国民党和民进党在第五次“修宪”中的互动

六、 国民党和民进党在第六次“修宪”中的互动

七、 国民党和民进党在第七次“修宪”中的互动

八、小结

第二节国民党与民进党在“立法院”围绕“公投立法”的互动——“公民投票法”的出炉

一、 国民党与民进党围绕“公投立法”的第一轮博弈

二、 国民党与民进党围绕“公投立法”的第二轮博弈

三、 国民党与民进党对“公民投票法草案”的讨论与争议

四、 国民党与民进党围绕“公投立法”互动的结果

五、小结

第四章国民党与民进党互动下的台湾“公民投票”在实践层面的发展

第一节国民党与民进党围绕2004年“防御性公投”的互动

一、 民进党操作“防御性公投”的原因

二、 国、民两党对“防御性公投”合法性与正当性的争议

三、 国、民两党的互动结果

第二节国民党与民进党围绕2008年全台性“公投”的互动

一、 民进党推动“入联公投”的原因

二、 国民党的策略选择

三、 国、民两党的互动内容

四、 国、民两党的互动结果

第三节小结

一、 对国、民两党围绕2008年“总统”大选的博弈分析

二、 国、民两党在互动中对资源的运用

三、 对全台性“公投”结果的分析

第五章结论

一、 对台湾“公民投票”发展的评价

二、 国民党与民进党围绕“公民投票”的互动特点

三、 国民党与民进党对“公民投票”的可能操作方向

[参考文献]

展开▼

摘要

2008年3月,民进党在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中落败,其推动的“入联公投”也未能过关,宣告了台湾“公民投票”运动一个发展阶段的终结,因此有必要进行一个阶段性的小结。 台湾作为一个实行政党政治的地区,政党在“公民投票”运动的发展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公民投票”甚至成为台湾政党斗争的内容之一。在民进党的推动下,台湾“公民投票”运动在法制和实践层面都有了很大的发展。然而,虽然民进党是“公民投票”的主要推动力量,国民党的作用也同样不能忽视,正是积极与消极这两种力量之间不断互动与博弈的过程,造就了台湾“公民投票”发展的现状。本文尝试从政党互动与博弈的角度出发,动态地分析在国民党与民进党互动下台湾“公民投票”运动的发展。 本文从法制与实践两个层面考察台湾“公民投票”的发展以及国民党与民进党围绕“公民投票”展开的互动。在分析时将主要依循政策文化的分析框架,并运用到博弈论的相关分析方法。 本文试图厘清国、民两党在“公民投票”问题上理念与主张的变化脉络,两党在互动中的策略选择及影响因素,台湾“公民投票”在法制与实践层面的发展状况,以及国、民两党未来对“公民投票”的操作方向等问题。 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章,绪论,说明本研究的缘起与目的,对已有文献进行回顾,提出研究方法和分析框架。 第二章,介绍政策文化的分析视角,对国民党与民进党在“公民投票”问题上的政策文化进行简要地概述。 第三章,分析在国民党与民进党互动下台湾“公民投票”在法制层面的发展,国民党与民进党围绕七次“修宪”和“公投立法”展开的互动和博弈。 第四章,分析在国民党与民进党互动下台湾“公民投票”在实践层面的发展,国民党与民进党围绕全台性“公投”展开的互动与博弈。 第五章,结论,对国民党与民进党围绕“公民投票”的互动特点进行总结,并预测两党未来对“公民投票”的可能操作方向。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