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追求影响力——第二次柏林危机期间英国对美的政策
【6h】

追求影响力——第二次柏林危机期间英国对美的政策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绪论

(一) 选题缘由

(二) 研究现状

(三)研究方法和文章结构

(四)对第二次柏林危机起止时间的说明

第一章 英国的柏林危机应对政策和英美分歧的出现

(一)柏林危机的爆发

(二)英国的柏林危机应对政策

(三)英美分歧的出现

小结

第二章 英国对艾森豪威尔政府的柏林政策的影响

(一)英国对举行谈判问题施加的影响

(二)英国对举行大国峰会施加的影响

小结

第三章 英国对肯尼迪政府的影响

(一)柏林墙事件之前与肯尼迪建立良好关系的努力

(二) 柏林墙事件后英美间的协调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摘要

从1958年发生的第二次柏林危机直至1963年才结束,期间历时5年。英国在此次危机中制定了符合英国利益的应对政策,希望使东西方通过首脑会议的方式谈判解决危机,必要时想以牺牲德国的利益来换取苏联在柏林问题上的让步。在危机初期,英美两国便在危机的应对政策上发生了严重分歧。面对与美国的分歧,英国推行了利用英美关系,对美国施加影响的对美政策。在艾森豪威尔政府时期,英国一方面坚决抵制美国的军事方案,引导美国朝着与苏联谈判解决危机的道路迈进,另一方面,向总统施压,并尽其所能为美国参加东西方首脑会议而努力,为此总统和首相发生过激烈的争吵,但如果不是意外发生的U-2飞机事件,首相很有可能会实现他的目标。比较而言,在肯尼迪政府时期,英美双方在柏林问题上并未发生严重冲突。对英国而言,为了能对美国政策产生有效影响,与新总统建立良好关系便成了首相的当务之急,因而在柏林墙事件之前,英国主要致力于与新政府建立良好关系。同时,由于美国政府内部意见分歧较大,英国则主要通过支持力求谈判解决危机的温和派来影响美国政策。对美国而言,肯尼迪政府的危机应对政策在政府内部强硬派与温和派的针锋相对下,与苏联谈判解决危机的温和派的意见逐渐占了主导地位,柏林墙事件后,英美意见更加趋同。纵观整个危机期间英国的对美政策,追求影响力是其最为突出的特点。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