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阿霉素诱导的大鼠线粒体DNA4834bp缺失突变的分子机制、病理意义、干预手段的实验研究及线粒体DNA4977bp缺失突变在喉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病理意义探讨
【6h】

阿霉素诱导的大鼠线粒体DNA4834bp缺失突变的分子机制、病理意义、干预手段的实验研究及线粒体DNA4977bp缺失突变在喉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病理意义探讨

代理获取

目录

前言

第一大部分 阿霉素诱导的大鼠线粒体DNA4834bp缺失突变的可能分子机制、病理意义及其干预手段的实验研究

第一部分阿霉素诱导的大鼠线粒体DNA4834bp缺失突变动物模型的建立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附图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维生素E、辅酶Q10对阿霉素诱导的大鼠线粒体4834bp缺失突变的保护作用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附图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大鼠线粒体DNA4834bp缺失突变在内耳、肾脏和骨骼肌组织中的差异表现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附图

参考文献

第二大部分喉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线粒体DNA4977bp缺失突变的表现特性及其可能的临床病理意义

第一部分喉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线粒体基因4977bp缺失突变发生情况及其与肿瘤分化水平的相关性分析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附图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线粒体基因4977bp缺失突变在喉鳞状细胞癌和癌旁组织中的差异表现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附图

参考文献

综述与耳聋相关的线粒体DNA突变的研究

一线粒体DNA的结构和遗传特点

二与耳聋有关的线粒体DNA突变的位点定位与临床表现

三综合征耳聋和非综合征性耳聋

四线粒体DNA突变与自由基理论

五核基因对线粒体DNA的调控

六线粒体DNA突变的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一: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展开▼

摘要

第一大部分阿霉素诱导的大鼠线粒体DNA4834bp缺失突变的可能分子机制,病理意义及其干预手段的实验研究 第一部分阿霉素诱导的大鼠线粒体DNA4834bp缺失突变动物模型的建立 目的:建立一种大鼠内耳组织线粒体DNA4834bp缺失突变的动物模型。 方法:28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2组:A组(实验组)18只,腹腔注射阿霉素1mg/kg,每周2次,共3个月,诱导线粒体DNA4834bp缺失突变;B组(空白对照组)10只,给予等体积的生理盐水腹腔注射。分离提取双侧大鼠内耳组织总DNA,利用巢式PCR方法,检测线粒体DNA4834bp缺失突变的发生情况,PCR产物直接测序,同时检测未发生缺失突变的野生型线粒体DNA的存在情况。用药前后分别检测大鼠听性脑干诱发电位(ABR)听阈。 结果:线粒体DNA4834bp缺失的突变发生率A组为68.75%,B组为0%,并且证实该缺失突变为异质性突变。用药前后ABR听阈提高,A组为20.93±16.24dB,B组为3.13±3.10dB。经统计学检验,A组突变发生率和听阈提高程度较B组明显增加,差异均具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Fisher's精确概率检验)。 结论:长期大剂量应用阿霉素可以诱导大鼠内耳组织线粒体DNA产生4834bp缺失突变,并可以提高大鼠ABR听阂约20dB,可以用作研究老年性耳聋或其它与该线粒体DNA突变有关的听觉系统疾病的动物模型。 第二部分维生素E、辅酶Q10对阿霉素诱导的大鼠线粒体4834bp缺失突变的保护作用 目的:研究维生素E、辅酶Q10对大鼠线粒体DNA4834缺失突变的保护性作用。 方法:Wistar大鼠46只,随机分为3组,实验组(A组)予以阿霉素1mg/kg,腹腔注射,每周2次,共3个月,同时给予维生素E50mg/kg和辅酶Q10(能气朗)10mg/kg,灌胃,每天1次;生理盐水对照组(B组)在给予阿霉素的同时予以同等量的生理盐水灌胃;空白对照组(C组)全部以生理盐水替代。提取内耳组织总DNA,利用PCR技术检测内耳组织线粒体DNA4834bp缺失突变的发生情况,并检测血清中谷光苷肽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变化。 结果:A组大鼠内耳组织线粒体DNA4834bp缺失突变发生率为23.08%(3/13),B组为68.75%(11/16),C组为0%(0/8),经Fisher's精确概率检验,A组和B组之间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A组和C组之间差异不具有显著性(P>0.05)。A组血清谷光苷肽过氧化物酶活性较B组高,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校正t检验,单侧检验,t'=6.474>t0.01(14,12)=2.99,P<0.01);A组和C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校正t检验,双侧检验,t'=1.920<t0.05(12,7)=2.20,P>0.05)。 结论:维生素E和辅酶Q10具有增加机体对自由基的清除能力,保护内耳组织线粒体DNA,降低线粒体DNA4834BPbp缺失突变发生率的作用。 第三部分大鼠线粒体DNA4834bp缺失突变在内耳、肾脏和骨骼肌组织中的差异表现及其病理意义 目的:探讨阿霉素诱导大鼠线粒体DNA4834bp缺失突变动物模型中,内耳,肾脏,和骨骼肌组织中该缺失突变的不同发生情况及可能机制、临床病理意义。 方法:wistar大鼠28只,随机分为实验组(18只)和空白对照组(10只)。实验组给予阿霉素1mg/kg,腹腔注射,每周2次,共3个月;空白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采用巢式PCR技术,检测内耳、肾脏和骨骼肌组织中线粒体DNA4834bp缺失突变的发生情况。PCR产物直接测序。 结果:内耳、肾脏和骨骼肌组织的线粒体DNA4834bp缺失突变发生率分别为68.75%(11/16),75%(12/16)和100%(16/16),经统计学检验(Fisher's精确概率检验),内耳组织和肾脏组织间突变发生率没有显著性差异差(p=0.5>0.05);内耳组织和肌肉组织间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2<0.05)。对照组大鼠的3种组织均未检测到该缺失突变。 结论:阿霉素可以诱发大鼠线粒体DNA4834bp缺失突变,并且在大鼠内耳和骨骼肌组织中,线粒体DNA4834bp缺失突变发生率显著不同,该突变存在组织特异性。 第二大部分喉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线粒体DNA4977bp缺失突变的表现特性及其可能的临床病理意义 第一部分喉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线粒体基因4977bp缺失突变发生情况及其与肿瘤分化水平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线粒体DNA4977bp缺失突变是机体衰老的分子生物学标志之一,已证实其存在于多种实体性肿瘤中,该突变和喉鳞状细胞癌之间的关系尚不明确。本文旨在探讨喉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线粒体基因4977bp缺失突变的发生情况及其与喉癌组织分化水平间的相关性。 方法:取喉癌组织35例,均经病理证实为喉鳞状细胞癌。提取肿瘤组织总DNA,利用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chainreaction,PCR)对线粒体基因4977bp缺失进行检测。PCR产物直接测序。 结果:35例标本中有20例(57.14%)检测到线粒体基因4977bp缺失突变,其中发生于高分化喉鳞癌7例中有5例,中分化喉鳞癌24例中有15例,4例低分化喉鳞癌未检测到该缺失突变。经统计学Fisher精确概率检验,高分化和低分化之间突变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P=0.045<0.05),中分化和低分化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35<0.05),高分化和中分化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516>0.05)。 结论:喉鳞状细胞癌组织中存在线粒体DNA4977bp缺失突变,并且该突变的发生可能和肿瘤组织分化水平有关。 第二部分线粒体基因4977bp缺失突变在喉鳞状细胞癌和癌旁组织中的差异表现 目的:检测并分析喉鳞状细胞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中线粒体基因4977bp缺失突变的发生率,探讨该突变在喉鳞状细胞癌中的可能临床意义。 方法:11份已经病理证实的喉鳞状细胞癌肿瘤组织标本和癌旁正常组织标本,提取总DNA,采用中断PCR(interruptedpolymerschainreaction),分别检测线粒体基因4977bp缺失突变的发生情况。PCR结果直接测序。结果:线粒体基因4977bp缺失突变发生率在喉鳞状细胞癌组织为54.54%(6/11),癌旁正常组织为90.91%(10/11)。经Fisher'精确概率检验,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397<0.05)。 结论:线粒体基因4977bp缺失突变在喉鳞状细胞癌和癌旁正常组织中的发生率显著不同,在喉鳞状细胞癌疾病过程中,该突变可能并没有直接的致肿瘤作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