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全球信息时代中国文化软实力发展战略研究
【6h】

全球信息时代中国文化软实力发展战略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导论

一.文化软实力:全球信息化背景下的时代命题

(一)文化软实力研究的现实背景:全球信息时代的文化变迁

(二)文化软实力研究的理论背景:全球信息时代的实力变迁

二.当代文化软实力研究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有关文化软实力的理论建构及战略设计还有待于突破

(二)全球信息时代中国亟待构建和强化文化软实力发展战略

三.文化软实力研究在中国

(一)文化软实力研究在中国的兴起

(二)国内文化软实力的研究现状及分析

四.基本思路与研究方法

(一)基本思路:文化软实力切入的两个维度

(二)主要观点

(三)创新之处

(四)研究方法

第一章全球信息时代的文化变迁

一.文化的概念与特点

(一)文化的概念

(二)文化的特点

二.全球信息时代的文化变迁

(一)文化变迁的涵义

(二)当代文化的全球化趋势

(三)当代文化的信息化背景

(四)文化软实力的自然凸显:全球信息时代文化变迁必然性的综合体现

三.科学发展观:中国共产党人在全球信息时代的文化选择

(一)中国共产党建设中国先进文化的历史回顾

(二)科学发展观的文化解读:“科学发展观”确立了文化的“软实力”地位

第二章全球信息时代的实力变迁

一.实力的概念与特点

(一)实力的概念

(二)实力的特点

二.全球信息时代的实力变迁

(一)国家实力性质的历史变迁

(二)全球信息时代的实力变迁

三.“软实力”的提出:约瑟夫·奈的“软实力”学说

(一)“软实力”论的由来与发展

(二)约瑟夫·奈的“软实力”学说的理论要点

(三)约瑟夫·奈的“软实力”学说对中国当代的文化软实力研究的启示

四.实力变迁的启示:行为科学的角度有利于国家软实力的研究

(一)从个人行为到国家实力:

(二)行为科学的角度有利于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研究

第三章文化软实力的理论探索

一.文化软实力的哲学透视

(一)文化生产力:社会生产力系统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子系统

(二)文化软实力的哲学透视:文化生产力与文化软实力的关系

(三)文化软实力:文化生产力思想在全球信息时代的重要意义

二.文化软实力的定义和特征

(一)文化软实力的定义

(二)文化软实力的特征

三.文化软实力的来源与构成要素

(一)文化软实力的来源

(二)文化软实力的构成要素

四.文化软实力与国家硬实力的关系

(一)二者对立的关系

(二)二者统一的关系

五.文化软实力的价值

(一)文化软实力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文化软实力与硬实力相互补充

(三)文化软实力与国家安全密切相关

(四)文化软实力是国家利益的组成部分

第四章中国文化软实力的现状与战略

一.中国文化软实力的总体现状

(一)中国文化软实力的总体评价

(二)中国文化软实力的优势分析

(三)中国文化软实力面临的挑战

二.中国文化软实力的战略目标

(一)发展与世界大国相称的文化软实力

(二)适时拓展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战略疆域

(三)实现国家文化软实力安全环境的基本良性发展

三.中国文化软实力的战略设计

(一)中国文化软实力发展战略的总原则

(二)中国文化软实力发展战略的总思路

第五章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创新力战略

一.中国文化创新力的理论阐释

(一)中国文化创新力的基本内涵

(二)中国文化创新力的主要特性

(三)中国文化创新力的构成要素

二.以文化自觉引领文化创新

(一)以文化自觉的理性正确认识全球信息化条件下不同文化的关系

(二)以文化自觉引领文化创新

三.中国文化创新力的人才建设

(一)注重基础教育,全面提高文化主体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二)积极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加强人力资源的机制建设

(三)积极创造条件,激发全社会的文化创造活力

四.中国文化创新力的内容建设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创新内涵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创新实践

五.中国文化创新力的环境建设

(一)在继承和吸收中创新

(二)在完善体制机制中创新

(三)在推进文化的生产与服务方式的转变中创新

(四)在促进文化与新兴科技的有效结合中创新

第六章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凝聚力战略

一.中国文化凝聚力的理论阐释

(一)中国文化凝聚力的基本内涵

(二)中国文化凝聚力的主要作用

(三)中国文化凝聚力的主要特征

二.中国文化凝聚力的现状审视

(一)整体良好的发展态势

(二)不容忽视的问题与挑战

(三)对当代中国文化凝聚力面临挑战的深层次分析

三.增强当代中国文化凝聚力的路径探索

(一)增强当代中国文化凝聚力的重要意义

(二)增强当代中国文化凝聚力的基本原则

(三)增强当代中国文化凝聚力的具体对策

第七章中国文化软实力的传播力战略

一.中国文化传播力的理论阐释

(一)全球信息时代的文化传播

(二)中国文化传播力的基本内涵

(三)中国文化传播力的主要特征

(四)中国文化传播力的外部关系

二.中国文化传播力的现状审视

(一)中国文化传播力的国情分析

(二)中国文化传播力所面临的主要挑战

(三)“半岛”和“凤凰”对当代中国文化传播的启示

三.中国文化传播力的发展战略

(一)提升中国文化传播力的重要意义

(二)提升中国文化传播力的基本原则

(三)提升中国文化传播力的具体对策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摘要

文化软实力正日益成为全球认同的衡量国家或地区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成为国际竞争的一个新兴领域。历史经验告诉我们,无论中外,抑或古今,能在国与国的竞争中占据主动、纵横捭阖的国家,历来都是硬软实力兼备的国家。和平发展中的中国,尤其应该把打造和提升自己的文化软实力作为现实战略重心。近年来,文化软实力建设问题,正逐步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目标中上升到国家战略构建的层次。因此,研究中国文化软实力的理论、评估中国文化软实力的现状、探讨中国文化软实力的战略,意义尤显重大。 本论文的目标在于推进文化软实力理论与实证研究的中国化,形成关于中国文化软实力研究的系统认识,以便为国家的战略选择和国内政策提供参考。论文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第一,文化软实力的理论探索;第二,文化软实力的现状评估;第三,文化软实力的战略考量。其中,有关文化软实力的理论探索既是重点又是难点。 对文化软实力的理论探索是围绕文化软实力的定义而展开的。试图厘清三个问题:第一,把握行为层面,要把文化软实力与文化资源或文化产品区分开来。文化软实力体现为行为层面的一种能力,是主体对对象的行为施加影响以实现自己利益的能力。第二,把握资源层面,要理解并非所有的文化资源或文化产品都具备软实力。文化软实力只是文化生产力中价值观层面的、具有内驱力的、“软”的方面。第三,把握构建层面,要懂得价值观层面的文化本身并不是软实力,价值观成为软实力是需要条件和环境的。这就是说,软实力文化所内涵的价值观的内驱力需要建构才能发挥和显示出来。 文化软实力本于价值观内容的文化的认同力。认同凝聚人心,认同产生吸引。认同是价值观的天然属性,但有一个前提,那就是具有认同力的价值观必须是符合时代进步和环境要求的富有生命力的价值观。价值观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这里就存在着一个创造或者说创新价值观的能力的问题。创造新的符合时代进步和环境要求的价值观的能力就是本义层次的文化软实力。但价值观只是理念,价值观内容的文化的认同力只是在理论上具备了软实力。要发挥价值观的效能,就必须建立价值观与人之间的联系,以实现价值观作为软实力的意义。 约瑟夫奈“软实力”学说的固有缺陷和人众化色彩,决定了它并不能给当代中国的文化实践提供支撑。本文关于文化软实力的理论探索,是以马克思主义的文化生产力理论作为研究的逻辑起点和哲学基础的。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对文化软实力的定义我们要进行多维度的全面审视:第一个维度为核心层面,就是在生产环节生产价值观念内容文化的能力,可称为文化创造力或文化创新力。文化创造与狭义的文化生产(知识和技术的生产)不同,狭义的文化生产是量的规模扩张(复制等),而文化创造(创新)是新质的产生和发展。是否重视和培育文化创新能力,决定了一个民族、国家在全球信息化时代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文化创新力是文化软实力中最核心的、内在的、根本的层面。第二个维度为建构的层面,即在流通和消费环节将这些价值理念作用于人的能力,或者说就是在现实社会建构这些价值观念以实现自己利益的能力。它体现为建构这些价值观念所展现的理论和实际的具体模式与客观程度。建构包括两个方面:流通环节的文化传播和消费环节的文化认同。文化传播是文化在空间(本土和外埠)的扩张和时间(古与今)上的承续,是运用“硬实力”以达至价值理念的方式、方法、途经和限度等。文化消费往往是群体性的认同过程,在本土(国内)体现为凝聚力,在外埠(国外)体现为感召力。因此,本文从内生、构建、传播三个方面将文化软实力概括为“三力”:创新力、凝聚力和传播力。有关中国文化软实力的现状评估和战略考量是依据“三力”而展开的。本文认为,根据对中国文化软实力“有剑无锋”的现状分析,我们应当从三个方面来构建发展战略以打造和提升国家的文化软实力:第一,要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创新力和引领力;第二,要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积极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加强和谐文化的建设,不断增强中华文化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第三,大力发展文化传媒,拓展传播渠道,丰富传播手段,不断增强当代中国文化的传播力和辐射力。 论文除导论、结语外,由七章构成,其主旨的内在逻辑和范畴框架如下: 第一章“文化变迁”是文化软实力的现实背景,第二章“实力变迁”是文化软实力的理论背景;对文化软实力的理论探索就是从这两个背景展开的。这实际上是问题切入的两个维度,体现了文化软实力的行为层面和资源层面的内涵。这两章既为后文提供依据,又为后文提供方法。第一章立足于国家建设领域,把文化作为个性研究对象,通过对文化变迁线索的梳理及变迁规律的探寻,意在总结和归纳文化软实力在资源层面的本质和特征,以期对实力的外部载体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它的主要作用在于后文对文化软实力发展战略的设计。 第二章立足于国际竞争领域,把实力作为共性研究对象,通过对实力变迁线索的梳理及变迁规律的探寻,意在总结和归纳文化软实力在行为层面的本质和特征,以期对实力的内部机理有一个深刻的把握。它的意义在于后文对文化软实力的定义。 第三章阐述文化软实力的理论体系。内容包括文化软实力的概念、特征、来源、构成要素、价值等,是对文化软实力的理论分析和总结。 第四章谈目前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总体现状及国家文化软实力发展战略的总体构想。 第五章、第六章、第七章是具体的国家文化软实力发展战略:创新力战略、凝聚力战略和传播力战略。三大战略的基本内容大体是相似的,具体包括理论阐释、现状审视及战略设计。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