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从“个人化影像”到“个人化传播”——基于个人化影像的实证研究
【6h】

从“个人化影像”到“个人化传播”——基于个人化影像的实证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前言

声明

第一章个人化影像实证调查及解读

第一节个人化影像的创作主体分析

第二节个人化影像的本体分析

第三节个人化影像的创作影响分析

第二章还原个人化影像

第一节个人化影像本质论

第二节个人化影像的传播

第三节个人化影像的文化意义

第三章个人化影像的历史轨迹

第一节个人化影像的历史轨迹

一、“一种新的沟通的形式”

二、画意摄影的“表征”传承

三、历史上的摄影大众化

四、从“未来主义摄影”到“现代主义摄影”

五、从“战后法国摄影”到“主观主义摄影”

六、后现代主义摄影的生态考察

第二节中国美术运动的参考意义

一、个人化影像的中国式土壤

二、美术界现状的两点启示

第四章个人化影像的现实图景

第一节目前中国文化的实用主义特征

第二节第四代人的余韵,第五代人的思索

第三节中国式的体现,中国式的负效应

第四节个人化影像对80后的行为引导

第五节个人化影像中女性群体的崛起

第五章个人化影像的发展方向

第一节个人化影像的运用是视觉的运用

第二节个人化影像的发展将得益于媒介的融合

第三节个人化影像的未来是文化的未来

第六章个人化影像的启示

第一节个人化传播的基础——媒介的延伸

第二节个人化传播的解读——“个人化”来自何处

第三节个人化传播的兴起

附录

全文参考书目

后记

展开▼

摘要

伴随着网络和数码相机的普及,一种极具个性化的摄影影像在国内悄然兴起,在网络上广泛传播。这种“个人化影像”开始凸显其影响力和渗透力。作为新媒体(主要是WEB2.0)上新人类(主要是“80后”)的一种新的摄影艺术形式、传播符号、文化现象,个人化影像有其独特的成因和时代意义:从摄影艺术形式的角度而言,个人化影像是对传统摄影技法的继承和颠覆,具有其独特的艺术效果;从传播角度而言,个人化影像是对现实空间的情感式的主观反映,并且从某些程度上体现了传播渠道最前沿的融合特性;从文化角度而言,个人化影像更是体现了新一代中国青年的对传统“话语权”的“争夺”。 本文通过实证的方法,在进行问卷调查之后,糅合艺术学、传播学、社会学、符号学等不同视角,深入“个人化影像”本体及其扩展层面,对拍摄“个人化影像”这种行为,对搿个人化影像”这种新兴的艺术形式、这种传播符号进行一系列的探讨和研究。 就目前我国社会而言,以“80后”青年为代表的新的社会群体已经出现并逐步融入主流社会群体;与此同时,新的媒介也在不断涌现,各种媒介的融合已经逐步加快脚步,无论是传统和现代还是技术与思维,都在不断的进行继承、颠覆、消解、融合.在这样的前提下,个人化影像作为其中的一张“试纸”,可以给予我们一些启示。依靠这些启示,我们可以更好的了解这种艺术形式和作品,也可以让我们更清晰的了解其背后的创作者们一即将成为主流社会群体一部分的“80后”青年;甚至,它还暗示出了媒介融合的发展方向--个人化传播时代的到来.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