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与模式研究——以利津县农村居民点整理为例
【6h】

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与模式研究——以利津县农村居民点整理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1前言

1.1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研究背景

1.1.2研究意义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国外农村居民点整理的研究与实践

1.2.2国内研究现状

1.3研究内容

1.4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4.1研究方法

1.4.2技术路线

2农村居民点整理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2.1相关概念

2.1.1土地整理的内涵

2.1.2农村居民点整理的概念

2.1.3“挂钩”的概念

2.2理论基础

2.2.1区域空间集聚理论

2.2.2城乡一体化理论

2.2.3村镇规划理论

2.2.4参与式发展理论

2.2.5土地集约利用理论

2.2.6土地可持续利用理论

3研究区概况

3.1研究区自然条件

3.2社会经济状况

3.2.1社会经济发展

3.2.2人口规模

3.2.3人民生活

3.3土地利用状况

3.3.1土地利用现状结构

3.3.2土地利用特点

3.3.3农村建设用地现状及存在问题

4农村居民点整理的潜力分析

4.1农村居民点整理的原则

4.1.1统一原则

4.1.2与各类规划相衔接原则

4.1.3政府统一组织领导和公众参与相结合原则

4.1.4规划先行,正确引导用地原则

4.1.5因地制宜,有利生产,方便生活的原则

4.1.6节约用地,保护耕地,持续发展的原则

4.1.7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

4.2农村居民点整理可行性分析

4.2.1农村居民点多、小、散,土地利用结构不合理

4.2.2户均宅基地和人均用地规模过大

4.2.3农村居民向城镇、中心村集中趋势明显

4.2.4农村工矿企业废弃地比较多

4.3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的内涵和来源

4.3.1农村居民点潜力的内涵

4.3.2农村居民点潜力的来源

4.3.3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潜力的影响因素

4.4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评价指标选取的原则

4.4.1评价指标地域性原则

4.4.2评价指标完整性原则

4.4.3评价指标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兼顾原则

4.4.4评价指标相对稳定性原则

4.5研究区域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评价指标及计算方法

4.6研究区农村居民点潜力分析结果

4.6.1研究区农村居民点潜力分析结果

4.6.2研究区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分级

4.6.3研究区农村独立工矿废弃地整理潜力分析

5研究区域农村居民点整理的总体和分年度目标及其原则

5.1目标

5.1.1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5.1.2土地利用目标

5.1.3农村居民点整理总体与分年度目标

5.2分年度实施的原则

6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的模式研究

6.1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类型研究

6.1.1转制式整理

6.1.2建制式整理

6.1.3改造式整理

6.2农村居民点用地的布局调整模式研究

6.2.1村庄保留模式

6.2.2村庄迁移模式

6.2.3村庄合并模式

6.2.4村改居模式

6.3利津县农村居民点整理的模式

7.农村居民点整理的难点及对策研究

7.1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中存在的问题

7.2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的措施

7.3利津县农村居民点整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8结果与讨论

8.1结果

8.2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土地整理潜力评价是土地整理的一项基础工作,是制定土地整理专项规划的根本依据,也是划分土地整理区的基础。国外开展土地整理较早的几个国家诸如德国、俄罗斯等,因在土地整理的背景、理论、依据、目标、程序、方法等方面的差异,土地整理潜力的衡量标准与评价方法上有很大的差别。目前,我国大陆地区在土地整理潜力评价的理论和实践研究上处于起始阶段,对整理潜力的评价缺乏完备的指标体系与适宜的评价方法。本文选取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为研究对象,在介绍土地整理的发展、误区和农村居民点的现状、问题的基础上,分析了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的内涵、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方法,同时将理论用于实践,对利津县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进行了评价,并针对整理的难点提出了一些对策,以期对今后的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评价提供理论依据和实际指导。 我国农村居民点在土地利用上存在着土地利用率、容积率低的问题。迫切需要对农居点进行土地整理,以缓解农村地区日益尖锐的人地矛盾,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目标。本文从分析我国及利津县农村居民点土地利用上存在的问题入手,说明了农村居民点整理的必要性。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总结出四种不同的整理模式:农村城镇化土地整理模式、自然村合并型土地整理模式、中心村内部调整型土地整理模式、异地迁移型土地整理模式。由于资金缺乏是制约农居点土地整理实施的首要问题,根据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现状,确定采用多元化的资金筹集方式,以保障农居点整理的顺利进行。 通过农村居民点整理,实行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挂钩已成为当前土地规划修编的热点,这既能优化城乡用地布局,缓解城市工业化发展造成的城镇居民用地高度紧张的现象,也是改善农村面貌,提高人居环境质量的有效措施。该措施的实施主要途径就是对日益扩大的农村居民点进行合理的规划与布局,将整理出的农村建设用地复垦为一定指标的耕地后,相应置换一定数量城镇建设用地。在对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挂钩的概念、政策依据及意义进行理论探讨的基础上,以山东省利津县为例,分析了该区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迫切性和有利条件,并对研究区域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潜力进行了测算,充分挖掘了利津县农村土地现有的潜力,提出了促进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对策和建议,明确了农村居民点整理是促进经济发展可用土地的有效途径,对保护有限的耕地资源与合理利用土地具有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