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双孔型蛋白质层析介质的研制和穿透孔介质层析理论
【6h】

双孔型蛋白质层析介质的研制和穿透孔介质层析理论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前言

1.文献综述

1.1引言

1.2生物大分子分离中的液相层析技术

1.2.1层析分离模式的考虑

1.2.2液相层析介质的发展

1.3本文的主要工作

参考文献

2.PGDT型蛋白质离子交换剂及其吸附性能

2.1引言

2.2材料与方法

2.2.1试剂与仪器

2.2.2实验方法

2.2.3离子交换剂吸附容量的测定

2.3结果与讨论

2.3.1有机致孔剂用量对离子交换剂吸附性能的影响

2.3.2有机致孔剂配比对离子交换剂吸附性能的影响

2.3.3交联剂用量对离子交换剂吸附性能的影响

2.4本章结论

参考文献

3.双孔型分离介质及其蛋白质层析性能

3.1引言

3.2材料与方法

3.2.1试剂与仪器

3.2.2实验方法

3.2.3双孔型PGDT分离介质的结构表征

3.3结果与讨论

3.3.1双孔介质合成中固体致孔剂用量的确定

3.3.2结构表征

3.3.3 PGDT分离介质填充柱的流动性能

3.3.4吸附性能

3.3.5柱效率

3.4本章结论

参考文献

4.双孔球形分离介质及其蛋白质层析性能

4.1引言

4.2材料与方法

4.2.1主要试剂和仪器

4.2.2双孔球形PGDT分离介质的制备

4.2.3球形PGDT分离介质的结构表征

4.3结果与讨论

4.3.1结构表征

4.3.2 PGDT分离介质填充柱的流动性能

4.3.3吸附性能

4.3.4柱效率

4.4本章结论

参考文献

5.双孔介质蛋白质层析理论

5.1引言

5.2一个重要概念:对流引起的“放大的”扩散系数

5.3修正双线性推动力模型(Modified Double Linear Driving Force Model)

5.3.1模型假设

5.3.2模型方程

5.3.3模型参数的确定

5.3.4模型求解

5.4结果与讨论

5.4.1双孔分离介质动态吸附行为的验证

5.4.2模型理论计算

5.5本章结论

参考文献

6.结论与展望

6.1结论

6.2展望

符号表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学术成果

致谢

展开▼

摘要

该文围绕新型双孔型分离介质的制备主要开展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采用固体颗粒和液体有机溶剂联合致孔模式,以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为单体,二乙烯基苯(DVB)和三聚异氰尿酸三烯丙酯(TAIC)为交联剂,甲苯和正庚烷为液体致孔剂,硫酸钠为固体致孔剂,通过一步原位聚合反应合成了双孔型PGDT分离介质.通过化学修饰后,得到含二乙胺基羟丙基的阴离子交换剂,对其孔结构、表面积和层析性能进行了研究.2.将固液联合致孔模式引入到自由基悬浮聚合之中,以碳酸钙为固体致孔剂,甲苯和正庚烷为液体致孔剂,合成了双孔球型PGDT分离介质.对其孔结构、表面积和层析性能进行了研究.3.建立修正双线性推动力模型描述了BSA大分子在双孔型层析介质内部传质行为,修正双线性推动力模型能够较好的拟合BSA分子在双孔型层析介质内的传质行为.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