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应用于光通信的非硅基底光开关与光衰减器的研究
【6h】

应用于光通信的非硅基底光开关与光衰减器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第一章概述

§1.1本论文研究内容、主要工作和创新点

§1.1.1本论文的研究内容

§1.1.2作者的主要工作

§1.1.3本论文的主要创新点

§1.2全光通信与光无源器件

§1.2.1光通信结构

§1.2.2全光通信的发展

§1.2.3全光通信系统中的光无源器件

§1.3光开关及其在全光通信系统中的应用

§1.3.1光开关概述

§1.3.2光开关在全光通信系统中的应用

§1.4光衰减器及其在全光通信系统中的应用

§1.4.1光衰减器概述

§1.4.2光衰减器在全光通信系统中的应用

§1.5本论文设计器件与其他类型技术方案的优缺点比较

参考文献

第二章低电压驱动1×8可扩展光开关

§2.1引言

§2.2低电压驱动可扩展光开关的设计

§2.2.1设计目的

§2.2.2微反射单元设计

§2.2.3器件整体结构与工作原理

§2.2.4器件阵列扩展

§2.3器件结构的理论与优化分析

§2.3.1光纤准直器性能分析

§2.3.2驱动系统磁场分析

§2.4器件的制作

§2.4.1器件制作工艺过程

§2.4.2微细电火花加工

§2.4.3器件整体组装

§2.5器件性能测试

§2.5.1光开关器件性能要求

§2.5.2器件性能测试结果

§2.6一种超小型1×2微机械光开关

§2.7本章小节

参考文献

第三章光纤准直器阵列对准装置

§3.1引言

§3.2装置结构设计

§3.3具体实施应用

§3.4装置优点

§3.5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章齿轮步进型可调光衰减器

§4.1引言

§4.2齿轮步进型可调光衰减器的设计

§4.2.1设计目的

§4.2.2位移驱动器设计

§4.2.3位移传动与挡光片设计

§4.2.4器件整体结构与工作原理

§4.2.5其他实现方式

§4.3器件光衰减理论、线性补偿和机构性能优化分析

§4.3.1挡光片式可调光衰减器光学传播过程的理论分析

§4.3.2光衰减量的线性补偿

§4.3.3微驱动机构性能分析

§4.4器件制作与性能测试

§4.4.1器件制作

§4.4.2性能测试

§4.5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五章数字化高速可调光衰减器

§5.1引言

§5.2数字化高速可调光衰减器的设计

§5.2.1器件结构设计

§5.2.2衰减器原理设计

§5.2.3智能驱动电路系统设计

§5.3器件制作

§5.4器件驱动磁场和响应速度分析

§5.4.1驱动系统磁场分析

§5.4.2响应速度分析

§5.5器件性能测试

§5.6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六章反射式微加工可调光衰减器

§6.1引言

§6.2器件结构设计

§6.3器件衰减特性分析

§6.3.1反射镜摆动角度与衰减的关系

§6.3.2驱动电压与衰减的关系

§6.4器件制作

§6.5器件性能测试

§6.6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七章总结与展望

§7.1论文总结

§7.2今后工作展望

附录1:博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附录2:博士期间申请和授权的专利

致谢

展开▼

摘要

本文在阅读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利用实验室现有条件,对基于非硅基微加工技术的光开关及可调光衰减器的设计、制作进行了分析探讨和深入研究。  本文介绍了全光通信与光无源器件的背景情况,研制开发了一种全金属化非硅基底可扩展1×8微加工型光开关;应用有限元方法进行了器件开关时间的理论分析,器件的结构优化设计,并给出样品的实测结果;设计制作了数字化高速可调光衰减器是基于微加工驱动器的透射微镜阵列,此方案结构独特,能在小于2ms的短时间里实现衰减设定或调节,可满足大动态控制的需求。同时,自锁型微驱动器是TTL脉冲驱动,断电自锁,完全摆脱了步进电机需持续供电以保持特定的衰减量。该衰减器己申请国家专利;介绍了一种基于微细电火花加工(EDM)技术的超小型反射式连续可调光衰减器,以电磁线圈驱动微反射镜,衰减响应时间小于2ms,插入损耗小于0.8dB,回波损耗55dB,工作范围0~40dB。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