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发育性髋关节脱位切开复位术后再脱位与术前脱位程度的关系分析
【6h】

发育性髋关节脱位切开复位术后再脱位与术前脱位程度的关系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目录

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前言

2.1 病例资料

2.2 病例分组

2.3 手术方法

2.4 评价标准

2.5 统计学方法

3. 结果

3.1 一般资料

3.2 临床疗效

3.3 典型病例

4. 讨论

4.1 概述

4.2 手术方式

4.3 常见的术后再脱位原因

4.4 术前脱位程度与术后再脱位

5.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综述: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的治疗进展

展开▼

摘要

目的:
  发育性髋关节脱位(DDH)是小儿骨科中最常见的关节畸形之一。随着患儿年龄的不断增加,许多患者会出现典型的关节疼痛、活动障碍等骨性关节炎的表现,甚至少数患者在中年前就不得不接受人工髋关节的置换。DDH治疗的目的是为了得到稳定无痛的髋关节,目前治疗发育性髋关节脱位(DDH)广泛使用一期手术的方法。然而,一期切开复位仍有5%左右的术后再脱位可能。我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对在我院接受DDH一期手术的患者的回顾性分析,分析术后再脱位的原因,探索术前脱位程度与术后再脱位的关系并分析可能的原因。
  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2008年进行一期切开复位的652位DDH患儿共计864髋,以上病例都接受一期手术包括切开复位、关节囊成形、股骨短缩和骨盆截骨,所有患儿年龄>18个月且均诊断为DDH并排除合并有神经肌肉疾病、病理性髋脱位。652位患儿(864髋)的平均手术年龄为5.8岁(1.5-13.2岁),其中双侧的有112例占总数的32.5%,单侧的有440例占67.5%。根据患者脱位程度进行分组:第Ⅰ组:脱位程度TonnisⅠ度;第Ⅱ组:脱位程度TonnisⅡ度;第三组:脱位程度TonnisⅢ度,第四组:脱位程度TonnisⅣ度。通过最后的临床和影像学结果对四组进行了评价和比较。手术由三位高年资骨科医师主刀,手术操作采用经典比基尼切口,常规进行髂腰肌腱切断松解,然后切除圆韧带,切断髋臼横韧带,清除髋臼内纤维脂肪组织,保留髋臼缘。关节囊多余的部分予以切除后缝合。每位患者术前根据年龄,X线(髋臼指数)和计算机断层扫描(CT)(髋臼的发育情况)进行评估,选取不同的骨盆截骨方式,包括Salter, Pemberton、Dega、Chiari和 Steel骨盆截骨,根据术前三维CT测得的前倾角决定股骨旋转截骨的程度。近端截骨处予以四孔直钢板或者角钢板固定。术后予以外展45°屈髋30°的髋人字石膏固定6周,术前不进行牵引。最终根据X线结果判断是否存在术后再脱位。
  结果:
  平均手术年龄为5.8岁(1.5-13.2岁)。平均随访的时间为6.2(3.2-8.9年)。根据McKay临床功能分型术后良好或优秀的总共占79.4%。根据Severin影像学分型,良好或优秀共732髋(84.7%)。14例(1.6%)术后再脱位,26(3.0%)例残余髋臼发育不良。我们发现脱位程度为TonnisⅡ和Ⅲ的患者术后再脱位和残余髋臼发育不良的发生率明显较高(P<0.001)。
  结论:
  一期手术治疗DDH患者效果较好。TonnisⅡ和Ⅲ的患者术后更容易出现再脱位和残余髋臼发育不良。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