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5G超密集组网越区切换性能分析与优化
【6h】

5G超密集组网越区切换性能分析与优化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致谢

摘要

1.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5G研究现状概述

1.2.2 UDN移动性管理研究现状

1.3 本文的结构和主要内容

2 切换理论模型

2.1 系统模型

2.2 切换触发和执行

2.3 切换失败概率推导

2.4 仿真分析

2.4.1 FAP之间切换理论模型验证

2.4.2 FAP与宏基站切换理论模型验证

2.4.3 误差分析

2.5 本章小结

3 UDN切换性能仿真平台实现

3.1 UDN网络典型应用场景及网络架构

3.1.1 UDN应用场景

3.1.2 UDN网络架构

3.1.3 网络拓扑仿真

3.2 切换算法

3.3 切换算法评价指标

3.3.1 切换失败

3.3.2 乒乓切换

3.4.1 无线信道概述

3.4.2 路径损耗

3.4.3 阴影衰落

3.4.4 小尺度衰落

3.5 本章小结

4 5G超密集组网切换性能评估与参数优化

4.1 传统LTE宏基站切换性能分析

4.2 UDN切换性能分析

4.3 阴影衰落参数对切换性能的影响

4.4 基站密度和发射功率对切换性能的影响

4.5 本章小结

5.1 本论文主要工作

5.2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展开▼

摘要

目前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The4th generation communication system,4G)已大规模商用,为人们生活带来方便的同时也极大地促进了社会和经济的发展。随着视频软件、网络游戏、智能手机、物联网的高速发展,移动数据流量持续爆炸性增长以及海量的设备连接,原有4G网络在数据传输速率、网络容量等性能指标上已难以满足人们的需求,因此第五代移动通信系统(5th generation communication system,5G)应需而生。
  超密集组网(Ultra Dense Network,UDN)技术可以有效满足5G容量急剧增长的需求,UDN通过在宏小区内大量部署低功率、低成本的家庭基站(Femto Access Point,FAP),可实现频率复用效率的巨大提升,实现了局部热点区域千倍容量提升。但是小区部署密度的增加将导致更频繁的切换和更高的乒乓切换率,难以保证业务连续性,因此本文研究了5G超密集组网移动性管理技术,建立了更准确的切换理论分析模型,并优化了不同场景的切换参数。
  本文首先针对现有切换模型不准确、性能评价指标不具体等问题,通过引入功率补偿因子,建立了分析FAP与宏基站之间切换的理论模型,利用多变量高斯积分准确建模了阴影衰落相关性和切换触发过程,根据3GPP标准36.839对切换失败进行了分类,推导了切换与切换失败概率的数学表达式,并仿真验证了提出理论模型的准确性。
  然后阐述了超密集组网切换性能仿真平台的实现方法,首先根据流量密度以及周围环境的不同,将超密集组网应用场景分为热点覆盖场景、住宅区与核心办公区、以及物联网场景等;然后研究了切换的信令流程,以及切换失败和乒乓切换等切换性能指标;阐述了毫米波路径损耗模型、空间相关阴影衰落、小尺度衰落等无线信道仿真方法,通过对阴影衰落图进行二维线性插值处理的方法,提高了UDN空间相关阴影衰落模型的准确性。
  最后对超密集组网进行了切换性能评估和参数优化。对比了LTE系统和UDN的切换性能。分析了不同阴影衰落、不同基站密度场景下超密集组网的切换性能,对切换参数进行了优化。
  综上所述,本文研究了5G超密集组网的越区切换性能,建立了更准确的切换理论模型,推导了切换与切换失败触发概率的数学表达式,分析了切换性能与切换参数、阴影衰落参数、基站功率的关系,对不同场景下的切换参数进行了优化,为解决超密集组网切换问题,提高切换性能奠定了基础。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