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网络时代大学生面对灾难谣言的处理研究——以2012世界末日谣言为例
【6h】

网络时代大学生面对灾难谣言的处理研究——以2012世界末日谣言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1 绪 论

1.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1.2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1.4 研究创新点

2传统媒体与网络为主的新媒体背景下谣言传播模式比较

2.1谣言的定义

2.2 传统媒体条件下谣言传播的模式

2.3 新媒体条件下谣言传播的特点

3 灾难谣言的传播学分析

3.1 近时期的灾难谣言评述

3.2 灾难谣言的传播模式

3.3 灾难谣言的受众分析

4 大学生群体关于2012世界末日谣言的态度和行为应对调查

4.1调查内容

4.2调查结果以及分析

4.3 末日谣言如何影响大学生群体

5 灾难谣言应对策略探讨

5.1 谣言止于“智”者

5.2谣言止于“治”者

5.3 谣言止于“制”者

6 研究总结和不足之处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A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B.调查问卷:

展开▼

摘要

谣言,被法国传播学者卡普费雷认为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传媒。当没有大众传媒之前,谣言便是人们获取外部世界信息的重要渠道,由于传媒技术的落后,人们接受到的信息往往与事实的原貌相差甚远,所以最终谣言影响到人们真实的认识外部世界,并且产生与事实相差很远的认知和行为。然而,在传媒技术高度发达的二十一世纪,特别是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革命以后,谣言并没有随着传媒技术的革命有所改观,反而如虎添翼,对现实生活造成了更加深重的社会影响。
  在各种谣言中,关于灾难的谣言产生的影响最大,无论是自然灾害,如2008年汶川地震后产生的各种假地震谣言,以及2012世界末日产生的“全能神”、“抢蜡烛”等谣言;还是人为祸害,如2008年西藏和新疆产生的暴乱,食品安全谣言以及非典等疫情谣言,都对我国正常的社会、政治、经济秩序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这些谣言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借助互联网。互联网这个意见自由市场,不仅仅影响了部分人群认识外部环境的真实性,而且产生了与外部环境不协调的行为,从而影响了正常的社会秩序。大学生作为互联网的主要使用群体之一,对网络谣言接触比较多,网络谣言对其的影响也比较深。大学生造谣传谣获罪的例子也不胜枚举,如何引导大学生养成良好的媒介素养,形成良好的媒介使用习惯,以及认识传谣、信谣的危害十分必要。
  本文将对比传统媒介环境下谣言传播的特点,分析新媒体环境下谣言传播呈现的新特征,着重对灾难谣言进行传播学分析,研究灾难谣言的传播规律,同时探讨灾难谣言是如何借助互联网形成巨大影响的。本次研究通过调查问卷,分析当代高校学生群体对待网络灾难谣言的态度和行为应对方式,以及网络谣言对当代大学生产生的影响,总结国内外学者关于应对谣言的方法,探讨针对大学生乃至整个网络受众的谣言应对策略。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