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迁徙·渗透霍尔措三十九部落之竹居部落人文与宗教信仰研究
【6h】

迁徙·渗透霍尔措三十九部落之竹居部落人文与宗教信仰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竹居部落的历史沿革

1.1竹居部落的自然人文环境及传统地理位置

1.1.1自然人文环境

1.1.2 传统地理位置及“霍尔”之名略考

1.2霍尔措三十九部历史由来及竹居部落的归属

1.2.1第一代“霍尔王”误闯该地域并非偶然

1.2.2历代“霍尔王”的征服与扩张

1.2.3当孜竹居部落的由来及相关历史简述

第二章 竹居部落的宗教信仰及其传播与影响

2.1雍仲苯教传入竹居部落的大致路线

2.1.1从与象雄、苏毗的历史渊源说起

2.1.2苯教在卫藏失势,向边缘地带进一步传播发展

2.1.3 自象雄一路传来,形成后期传播与发展区域

2.2 雍仲苯教在竹居部落的传播及其影响

2.2.1 象雄文化圈以苯教传播发展为主线,影响力延存至今

2.2.2 琼波家族在这一区域的影响

2.2.3 从雍仲苯教古寺遗迹“索雍仲林寺”,试述苯教在此地传播与发展情况

2.2.4近代,芭氏家族在霍尔巴青各部落的影响

2.2.5竹居部落所属寺庙和修行密地历史简述

第三章 竹居部落的苯教信仰及崇拜

3.1灵魂观念——丧葬习俗

3.1.1崇尚火葬

3.1.2为亡灵超度的七七四十九天及其他仪轨

3.2 祖(骨)系认同 ——崇拜的延伸

3.2.1 祖(骨)系认同感的表现

3.2.2 一种信仰的延伸

3.3 自然崇拜——崇拜与禁忌

3.3.1 对山神与神山的崇拜

3.3.2 由崇拜产生的禁忌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本论文所选定的竹居部落是元末被霍尔王统治的藏北霍尔三十九部落之一。是霍尔王在这一区域的统治渐盛时期,第八代霍尔王扎希之子拉加达对其管辖的原来在拉孜宗附近的66户土著居民统一为一部落后的称呼。在此之前,这里的土著居民自称该地域叫拉若茹。因地处以卫藏为中心的偏远牧区,与外界联系较少,闭塞的竹居部落乃至巴青一带在许多世纪以来受外界影响较小。可以说,自古时起,在如星光般璀璨的藏族历史长河中,竹居部落可谓名不见经传,如果不提起竹居部落所在地曾经隶属于古老的象雄王国之外象雄以及后来的苏毗之松巴东布琼,之后的琼波王,再后来到霍尔王的统治,基本无人知晓竹居部落的前世今生。因此,需要说明的是,本论文所涉及的内容和时间远远超出了这一部落统称为“竹居部落”的范围。
  本文中竹居部落的历史沿革大体从古老的象雄王国说起,曾属于象雄王国鼎盛时期的外象雄地域内。从传统地理位置来讲,竹居部落的大体位置在后来被史界称为朵康六岗之额杂萨莫岗的上部地域内。在整个藏族历史的大背景下,作为地处边缘,自古又以游牧为生的竹居部落与它曾经隶属的象雄、苏毗(松巴)、琼波王以及后来的霍尔王一样,经历过相对独立的历史发展过程,其作为整个藏族历史一个支系所具有的独特处是不可否认的。而正是这种相对独特的历经上千年的历史发展经历和这一区域所处的地理与自然环境,孕育了这一区域牧人的独特人文历史与宗教信仰,而这正是笔者在本论文中所要阐述的。
  纵观藏族历史,具有悠久历史和独特内涵的雍仲苯教经历了从中心到边缘的历史变迁,而地处边缘的竹居部落以它独特的历史发展经历,所处的传统地理位置,使其直到后来与其所属霍尔措三十九部落一同成了藏地为数不多的信仰雍仲苯教的聚集地,成为苯教得以继续绽放它夺彩光芒的天然地界。本论文期望通过对竹居部落的大体历史变迁和宗教文化脉络从古至今进行梳理的基础上,运用实地考察和访谈相结合的田野调查方法,结合历史学、文化人类学、民俗学等理论和文献资料,梳理并阐述竹居部落的历史变迁和宗教信仰等文化脉络,从而大致考量和审视地处边缘的竹居部落民众延续至今的苯教信仰及其崇拜,并对它的存在与延续的深层原因进行试探性探讨。
  笔者认为,经历了从核心到边缘的历史变迁,苯教与同样处在边缘地界的藏北东部游牧部落关系密切。而这种关系与这一区域自古时就有的传统地理位置和人文环境分不开。可以说,任何宗教都与其所处的社会、人文、地理环境等具有千丝万缕的文化联系。到今天,从远古时期就传播而来的苯教在竹居部落乃至巴青一带并没有像许多地方那样在严酷的佛苯斗争中败下阵来,而是依然顽强地生存下来。无论是从象雄与苏毗的历史渊源说起,还是苯教在卫藏失势,向边缘地带发展,奉琼波孜珠神山为雍仲苯教又一中心的竹居部落乃至巴青一带,在今天已然形成了一个非常稳定的苯教文化圈,保持了一定的地域文化特色及其原始风貌,成为雍仲苯教后期传播与发展的一个重要区域。而这与这一区域本身所处的地理位置与自然人文环境以及不断变迁中的历史无法分开,更离不开苯教文化长期在这一区域的积淀与传承。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