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文庙文化在当代社会的保护与利用研究
【6h】

文庙文化在当代社会的保护与利用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范围、目的及意义

1.3 国内外文庙儒学研究综述

1.4 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相关理论研究综述

1.5 研究方法及研究框架

2 西方宗教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启示

2.1 西方宗教文化建筑的历史发展与功能变革

2.2 西方教堂或修道院保护的案例解读

2.3 西方宗教文化建筑保护和利用的经验借鉴

2.4 小结

3 文庙礼制及其演变

3.1 文庙的由来及其历代发展状况

3.2 文庙类型及其形制布局的演变

3.3 影响文庙形制布局的主要因素

3.4 文庙在中国历史上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3.5 小结

4 文庙保护和利用现状研究

4.1 “文庙文化”概念界定

4.2 我国文庙文化遗产的分布和保护现状

4.3 我国文庙保护利用的几种尝试

4.4 我国文庙保护利用的主要问题

4.5 小结

5 文庙保护和利用路径探讨

5.1 文庙在当代社会的重新定位

5.2 文庙保护利用的思路演进

5.3 文庙保护利用的类型引导

5.4 文庙保护和利用内涵拓展

5.5 小结

6 文庙保护利用实证研究

6.1 国家级文庙的保护和利用——曲阜孔庙

6.2 地方文庙的保护和利用——郏县文庙

6.3 城市中心区文庙的保护和利用——南京夫子庙

6.4 城市边缘文庙的保护和利用——湖南岳麓书院文庙

6.5 小结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附表一 全国文庙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部分名单

附表二 全国各省市现存文庙目录

附表三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展开▼

摘要

文庙是中国古代祭祀先贤孔子的场所,是历代统治者尊孔尚儒的礼制性建筑,是传统社会推行科举教育的基地,也是传播和发展儒学文化的重要媒介。它在中国历史上绵延上千年,一直都是中国传统文化最醒目的标志。在全球文化软实力蓬勃发展的今天,以儒学文化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正在受到来自全球的关注。作为儒学文化的固态结晶,儒学文庙的价值也再次为人们所重视,对于文庙保护利用的研究和实践在世界范围内逐步展开。但是长期以来,文庙的研究和实践多停留在对有形的建筑、景观的保护上,对于文庙无形文化的保护和利用研究相对较少。本文基于相关文献资料和研究成果的整理,结合时代发展的需要对文庙文化内涵进行了重新审视,从有形文化和无形文化两个层面对文庙文化在当代社会中的保护和利用进行了探索和研究。
  从时间序列上看,文庙的发展存在着历史、现在和未来三个阶段。本文的第三章主要对历史上文庙的发展演变过程进行了研究,寻找到影响文庙发展的内在因素,并确定了文庙的历史地位;第四章主要对文庙保护和利用的现状情况进行了研究,总结出文庙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第五章则是在对文庙历史内涵和现状情况有充分了解的基础上,结合当代社会背景和国外相关遗产保护经验对文庙文化内涵进行了解构分析,提出了文庙在当代社会的定位,并从技术路线、类型引导和内涵拓展三个角度提出了文庙文化保护和利用的策略建议;第六章通过具体案例对文庙文化在当代社会的保护和利用进行了实证研究。
  本文认为在文庙文化的保护和发展中,无形文化和有形遗产同样重要,二者互为依托,不可分离。强调文庙文化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融合。也只有将文庙文化融入城市发展的进程,加以合理利用,才能达到更好的保护文庙的目的。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