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数字骨科技术在骨科辅助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6h】

数字骨科技术在骨科辅助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缩略词表

1绪论

1.1数字骨科学的发展

1.2基于数字化骨科技术的骨科辅助治疗的研究现状

1.3论文研究内容

2骨骼的3D打印模型精度误差研究

2.1技术路线

2.2三坐标测量仪测羊股骨数据

2.3羊股骨CT扫描三维重建

2.4 CT扫描层距、Mimics拟合参数对三维模型精度的影响

2.5不同3D打印加工工艺对骨骼3D打印模型精度的影响

2.6不同3D打印加工工艺对圆柱体模型精度的影响

2.7圆柱体压缩试验

2.8本章小结

3虚拟现实技术、3D打印技术在足部骨折辅助手术的应用

3.1骨折部位的三维重建

3.2 VR技术在足部骨折辅助手术的应用研究

3.3 3D打印技术在足部骨折辅助手术的应用研究

3.4本章小结

4人体脊柱-椎间融合钉棒系统生物力学分析

4.1腰椎后路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

4.2技术路线

4.3人体脊柱及椎间融合钉棒系统的建模

4.4人体脊柱-椎间融合钉棒系统有限元前处理

4.5站姿状态下人体脊柱-椎间融合钉棒系统的生物力学分析

4.6本章小结

5结论与展望

5.1结论

5.2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声明

展开▼

摘要

数字化骨科学是临床骨科与计算机技术紧密结合的新兴交叉学科,具体包含虚拟仿真手术、虚拟现实与可视化技术、骨科有限元分析技术、3D打印技术等,被广泛应用于骨科辅助治疗方面,具有巨大的应用前景及意义。本文主要研究了三个方面的内容。
  1、研究了骨骼的3D打印模型精度误差。从骨骼的DICOM医学数字图像到骨骼的3D打印模型,引起误差的原因主要有扫描层距、拟合参数、打印层厚累积、材料自身性能等。分析结果表明减小CT扫描层距可提高三维重建模型精度;在Mimics中三维重建时,拟合参数的选择也会对三维重建模型的精度产生影响;3D打印加工工艺对骨骼的3D打印模型有很大影响,不同的材料对精度的影响不同,应该根据骨骼模型的用途选择合适的加工工艺。
  2、研究了虚拟现实技术、3D打印技术在骨折辅助治疗中的应用。利用 CT数据DICOM医学图像,对Pilon骨折进行三维重构,通过对每层mask进行细致的编辑实现骨折碎块的分离,建立骨折碎块三维模型,并对其进行处理以获取高质量的三维模型。①在虚拟现实系统中,利用各个骨折碎块三维模型完成术前策划;②采用3D打印加工工艺打印出重构的三维模型,利用3D打印模型进行术前策划。通过术前策划,手术医生能够直观地观察到手术部位,提前规划手术方案,为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术前策划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尤其是在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及接骨板方面。相比虚拟现实系统中进行术前策划,3D打印模型进行术前策划更方便、直观。
  3、研究了人体脊柱-椎间融合钉棒系统中椎间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建立脊柱-椎间融合钉棒系统有限元模型、人体脊柱有限元模型,其中有限元模型中椎间融合材料分别为自体颗粒骨、PEEK椎间融合器、空白,分析PEEK椎间融合器、自体颗粒骨的应力变化,并与正常人体脊柱对比,验证在站姿状态下,自体颗粒骨的力学性能与PEEK椎间融合器的力学性能相近,椎间融合材料采用自体骨进行腰椎后路手术时,自体骨能起到有效的力学支撑。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