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时间副词“忽、忽地、忽然、忽而”比较研究
【6h】

时间副词“忽、忽地、忽然、忽而”比较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现状

1.2.1 时间副词研究

1.2.2 时间副词“忽、忽地、忽然、忽而”研究

1.3 研究意义

1.4 研究理论与方法

1.5 语料来源

第二章 时间副词“忽、忽地、忽然、忽而”的语表比较

2.1.1 “忽、忽地、忽然、忽而”句法位置的相同点

2.1.2 “忽、忽地、忽然、忽而”句法位置的不同点

2.2 “忽、忽地、忽然、忽而”的后续成分比较

2.2.1 “忽、忽地、忽然、忽而”后续成分情况

2.2.2 “忽、忽地、忽然、忽而”后续成分的相同点

2.2.3 “忽、忽地、忽然、忽而”后续成分的不同点

2.3 “忽、忽地、忽然、忽而”与副词共现比较

2.3.2 “忽、忽地、忽然、忽而”与副词共现的不同点

2.4 “忽、忽地、忽然、忽而”的造句功能比较

2.4.1 “忽、忽地、忽然、忽而”造句功能的相同点

2.5 “忽、忽地、忽然、忽而”的句类特点比较

2.5.1 “忽、忽地、忽然、忽而”句类特点的相同点

2.5.2 “忽、忽地、忽然、忽而”句类特点的不同点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时间副词“忽、忽地、忽然、忽而”的语义比较

3.1.1 “忽、忽地、忽然、忽而”基本语义特征的相同点

3.1.2 “忽、忽地、忽然、忽而”基本语义特征的不同点

3.2 “忽、忽地、忽然、忽而”的语义指向比较

3.3 “忽、忽地、忽然、忽而”的后续成分语义特征比较

3.3.2 “忽、忽地、忽然、忽而”后续成分语义特征的不同点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时间副词“忽、忽地、忽然、忽而”的语用功能比较

4.1.2 “忽、忽地、忽然、忽而”语体特点的不同点

4.2 “忽、忽地、忽然、忽而”的节律价值比较

4.2.2 “忽、忽地、忽然、忽而”节律价值的不同点

4.3 “忽、忽地、忽然、忽而”的使用频率差异及其原因

4.3.2 “忽、忽地、忽然、忽而”使用频率差异的原因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时间副词“忽、忽地、忽然、忽而”的历时演变与古今对比

5.1.1 “忽”的历时演变

5.1.2 “忽地”的历时演变

5.1.3 “忽然”的历时演变

5.1.4 “忽而”的历时演变

5.2 “忽、忽地、忽然、忽而”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使用情况对比

5.2.1 使用频率的对比

5.2.2 词义的对比

5.3 本章小结

6.1 基本结论

6.2 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本文以时间副词“忽、忽地、忽然、忽而”为研究对象,重点考察四词在现代汉语语表、语义和语用上的异同。在分析四词词义历时演变的基础上,对它们在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中的使用情况进行比较。
  全文分为六章:
  第一章绪论。明确本文的研究对象,阐述时间副词以及“忽、忽地、忽然、忽而”的研究现状,介绍研究意义、研究理论与方法,并说明语料来源。
  第二章时间副词“忽、忽地、忽然、忽而”的语表比较。从句法位置、后续成分、与副词共现、造句功能和句类特点五方面展开比较。在后续成分、句类特点方面,先描写各自特点再进行比较;在与副词共现方面,考察与副词共现的异同,同时指出共现顺序。
  第三章时间副词“忽、忽地、忽然、忽而”的语义比较。从基本语义特征、语义指向以及后续成分语义特征三方面展开比较。
  第四章时间副词“忽、忽地、忽然、忽而”的语用功能比较。从语体特点、节律价值两方面展开比较,并对四词使用频率及差异形成的原因进行分析。
  第五章时间副词“忽、忽地、忽然、忽而”的词义演变与古今对比。先考察四词突发义的历时演变情况,继而从使用频率和词义两方面对比分析四词在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中的使用情况。
  第六章结语。归纳本文的基本结论,并指出不足。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