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我国环境治理的公众参与研究——基于PSM-DID对地级城市数据的分析
【6h】

我国环境治理的公众参与研究——基于PSM-DID对地级城市数据的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公众参与环境治理的理论基础

2.1 公众参与的概念和主体

2.1.1 环境保护公众参与的概念

2.1.2 公众参与环境治理的主体

2.2 公众参与环境治理的理论意义

第三章 公众参与我国环境治理的实践

3.1 环境信息公开、公众参与与环境治理

3.2 环境非政府组织与污染减排

3.2.1 环境非政府组织和PITI指数

3.2.2 模型和估计方法

3.2.3 数据、变量和描述性统计

3.2.4 结果及稳定性检验

3.3 环境非政府组织和环境技术效率

3.3.1 方向性距离函数与环境技术效率

3.3.2 环境技术效率测算

3.3.3 双重差分PSM回归结果分析

第四章 公众参与我国环境治理的影响因素分析

4.1 公众参与、环境信访与环境管理

4.2 公众参与环境治理的影响因素

4.2.1 公众参与影响因素的理论假设

4.2.2 变量及描述性统计

4.2.3 实证结果分析

第五章 研究结论和政策启示

5.1 本文主要研究结论

5.2 政策启示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传统的“自上而下”的环境治理体系难以根治当前我国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经济飞速发展带来的工业污染严重威胁着公众的生命健康,十九大报告确立的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新型环境治理格局强调了公众参与的重要性。鉴于此,本文对我国新型环境治理体系中的的公众参与进行了研究。
  首先,对公众参与环境治理的理论基础进行了分析研究,包括(1)对环境保护公众参与的相关概念进行了解释说明;(2)阐述了公众参与环境治理的三个主体媒体、社团和民众的参与动机和角色定位;(3)分析了公众参与我国环境治理的三个意义,公众参与有利于推动人民民主新境界,公众参与同其他环境管理手段相互补充,更有利于环境目标的实现,公众参与是实现环境公平的有效途径。
  然后,本文研究了公众参与对我国环境治理的影响。以环境非政府组织在2008年发布的一项污染源信息公开指数(PITI)为准自然实验:(1)利用双重差分PSM方法估计了处理组城市和控制组城市在实验前后的工业二氧化硫、工业废水、工业烟粉尘三个主要工业污染物的排放差异,结果表明,PITI指数的发布能够减少处理组城市的工业二氧化硫排放和工业废水排放,公众参与能够促进城市污染减排;(2)基于方向性环境距离函数计算了我国280个地级市的环境技术效率值,再次基于双重差分PSM方法检验了处理组和控制组在实验前后环境技术效率的差异,结果显示PITI指数的发布显著提高了处理组城市的环境技术效率值,且主要是对东部、中部地区的城市环境技术效率的提高存在显著影响。上述研究结果表明,公众参与通过给地方政府施加压力,能够推动我国的环境治理。
  同时,本文对我国公众参与环境治理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首先对公众参与环境治理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理论假设,然后,利用1995-2014年我国环境信访的省级面板数据,基于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了公众参与环境治理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工业污染排放、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居民人均收入以及产业结构是影响公众参与的主要因素,而公众受教育程度和政府环境治理强度则对公众参与没有显著影响。
  最后,本文探讨了公众参与中的三种力量媒体、社团和民众在推动我国环境治理中的作用,并将公众参与纳入“政府-企业-公众”的三方治理体系中,构建了推进我国环境治理的公众参与机制,这对新常态下我国实现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