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基于非易失存储器的FPGA片上BRAM架构研究
【6h】

基于非易失存储器的FPGA片上BRAM架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本论文的主要工作

1.3 本论文的章节安排

第2章 FPGA简介及探讨

2.1 FPGA相关背景介绍

2.2 EDA算法背景介绍

2.3 NVM相关研究工作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片上BRAM设计与管理

3.1 STT-RAM BRAM行为分析

3.2 STT-RAM BRAM行为管理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嵌入式FPGA平台BRAM的管理

4.1 STT-RAM BRAM组织结构

4.2 EDA自适应STT-RAM BRAM算法设计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实验结果及分析

5.1 实验方法与实验框架

5.2 实验结果与分析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主要学术论文

攻读学位期间参与科研项目及获奖情况

展开▼

摘要

在当今智能化的背景下,人们对处理器的处理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尤其对于高性能处理器和硬件加速芯片,比如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GPU(Graphic Processing Unit)、FPGA(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等。然而,在嵌入式计算和高性能领域中,FPGA逐渐成为了较为流行的计算平台。一方面原因是,随着软件算法的优化的理论逐渐走向成熟,人们越来越关注从硬件角度去加速新兴应用。另一方面原因是,FPGA的灵活可编程性和支持数据、任务并行计算的特点,迅速的引起学术界和工业界注意,成为开发者和研究者使用工具和研究对象。虽然FPGA正在越来越多的应用到并行计算和高效能的应用领域,但越来越多的复杂应用场景对FPGA在计算、能耗、存储等诸多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然可编程的FPGA芯片集成度也随着工艺技术水平在不断提升,片上SRAM存储器的容量也在逐渐增加,但是片上的存储容量的提升速度和新兴应用对数据的要求的矛盾越来越难以适应其需求,这表明“存储墙”问题已经制约了FPGA的发展。随着非易失存储器的发展,其本身的低能耗和高集成特点,正在引起工业界和学术界的注意。新一代STT-RAM(Spin transfer torque random access memory)的存储器的发展,其高密度和低能耗的特点,被越来越多的研究学者和工程师所验证,并被认为较有希望取代SRAM材质的新一代的非易失存储器。
  相比SRAM而言,非易失存储器具有较高的存储密度和较低的静态能耗。本论文提出了基于非易失性存储器(S TT-RAM)的FPGA片上BRAM架构研究,其中STT-RAM具有的单层单元(SLC)和多层单元(MLC)状态,二者之间可以灵活的转换。虽然非易失存储器具有较高的写延迟,但在FPGA上使用STT-RAMMLC BRAM状态,可以有效的降低逻辑单元与存储单元的距离和逻辑块间的布线线长、逻辑开关数量,从而影响整块芯片的关键路径延迟和能耗计算。因此,本论文提出了NVM BRAM架构和EDA自适应算法,其自适应算法的核心思想是将存储数据有选择的“打包”到SLC或MLC BRAM的状态,以实现最佳关键路径延迟和能耗损耗。实验结果表明,其混合SLC-MLC的BRAM相比纯SLC的BRAM改善了关键路径延迟下降18.51%,系统能耗降低25.83%。与此同时。相比SRAM的BRAM,论文中提出的混合NVM BRAM架构将关键路径延迟改善8.55%,平均系统功耗降低54.34%。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