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免标记光纤珐-珀生物传感机理与实验研究
【6h】

免标记光纤珐-珀生物传感机理与实验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免标记光纤生物传感器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光纤倏逝波传感器

1.2.2 光纤光栅传感器

1.2.3 光纤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传感器

1.2.4 光纤模式干涉传感器

1.2.5 光纤珐-珀传感器

1.3 关键问题分析

1.4 主要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1.4.1 主要研究内容

1.4.2 创新点

第二章 基于HCPCF的光纤F-P传感器理论与特性分析

2.1 引言

2.2.2 基于HCPCF的光纤F-P传感器干涉模型

2.2.3 干涉谱特性仿真分析

2.3 传感器折射率响应特性和温度敏感特性分析

2.3.1 折射率响应特性

2.3.2 温度敏感特性

2.4 基于HCPCF的光纤F-P传感器的制作

2.4.2 传感器制作实验

2.5 传感器特性实验研究

2.5.1 折射率响应特性

2.5.2 温度敏感特性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光纤F-P传感器的微生物生长过程检测

3.1 引言

3.2 传感器制备与特性测试

3.2.1 传感器制备

3.2.2 传感器折射率和温度特性测试

3.3 酵母菌生长过程检测实验

3.3.1 实验材料与方法

3.3.2 实验结果分析

3.4 新光谱差分积分(SDI)数据分析方法

3.4.1 新SDI数据分析方法原理

3.4.2 结果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光纤F-P免标记免疫传感器

4.1 引言

4.2 检测原理

4.2.1 免疫学基本原理

4.2.2 光纤F-P免标记免疫传感原理

4.3 免疫传感实验

4.3.2 抗体固定

4.3.3 抗原检测

4.4 实验结果分析

4.4.2 抗原检测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氧化石墨烯覆膜光纤F-P免疫传感器

5.1 引言

5.2 光纤传感器端面氧化石墨烯薄膜的制备

5.2.1 光纤表面氧化石墨烯涂覆方法

5.2.2 扫描电子显微镜表征薄膜形貌

5.2.3 覆膜光纤F-P传感器的干涉谱特性

5.3 氧化石墨烯覆膜光纤F-P传感器免疫实验

5.3.1 抗体固定

5.3.2 抗原检测

5.4 实验结果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基于壳聚糖膜的光纤F-P湿度传感器

6.1 引言

6.2 检测原理

6.3 湿度检测实验

6.3.1 传感器制作

6.3.2 湿度检测

6.4 实验结果分析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工作总结

7.2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专利

致谢

展开▼

摘要

生物传感器在生物医学、临床诊断、药物分析、食品检测、环境监测及军事生化检测等领域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和应用价值。随着二十一世纪人们对于医疗保健、食品安全及环境污染等问题的重视,开发高灵敏度、低成本、小型便携、快速易操作的新型生物传感器成为当今社会的迫切需求。光纤传感器具有体积小、灵敏度高、抗电磁干扰、生物相容性好等特点,近二十年来在生物传感领域获得了广泛的研究和迅速的发展。将光纤传感器与免标记生物检测技术相结合,直接利用生物反应引起的光纤中传输光参数的变化对待测物进行检测,可以免去标记过程,节省时间和成本,并且能够对生物反应动态过程进行原位、实时、在线的检测。因此,免标记光纤生物传感器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和应用前景,近年来已成为生物传感器领域的一大研究热点。
  然而总体来说,目前免标记光纤生物传感器仍处于实验室研究阶段。面对实际应用中外界环境干扰、待测物浓度低和组份复杂等问题,如何进一步提高免标记光纤生物传感器的灵敏度、抗干扰能力、稳定性、重复性和特异性等是急需解决的难题。光纤器件本身具有较高的灵敏度,但同时也容易受到外界环境温度扰动和振动等因素的交叉影响,其抗干扰能力有待提高。生物分子识别元件在传感器表面的固定是制备生物传感器的关键,生物分子在传感器表面的修饰密度和活性的保持等因素,直接影响到生物传感器的灵敏度、稳定性、检测范围、特异性和重复性等性能。近年来,各类新型纳米材料的发展为构建生物传感界面、提高检测性能开创了新的局面。
  本文主要对基于空芯光子晶体光纤(hollow-core photonic crystal fiber,HCPCF)的光纤珐-珀(Fabry-Perot,F-P)免标记生物传感器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初步的实验验证。以基于HCPCF的光纤F-P传感器作为生物传感换能器,将固定在其端面的生物分子识别元件与待测物结合时引起的生物分子膜折射率或厚度的变化,转换成输出干涉谱的变化。该传感器具有体积小、结构稳定等特点,探针式结构以及反射式信号探测方式使得检测更为简便灵活,为免标记生物检测提供了一种新的手段。本文进一步提出利用新型碳纳米材料一一氧化石墨烯来构建生物传感检测界面,利用氧化石墨烯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大的比表面积等特性,来提高生物分子的修饰效果,进而提高生物传感器的检测性能。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1)针对基于HCPCF的光纤F-P传感器,首先采用菲涅尔反射原理和三光束干涉模型对传感器的输出干涉谱进行仿真,分析了传感器结构参数对干涉谱对比度的影响。折射率检测是免标记光纤生物传感的基础,对基于HCPCF的光纤F-P传感器的折射率响应特性进行了理论分析,结果显示,传感器干涉谱的干涉条纹对比度随外乔折射率的增大而减小,在较大的折射率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响应,进一步分析了传感器结构参数对折射率响应灵敏度的影响。同时,对传感器的温度敏感特性进行了理论分析,结果表明,外界环境温度的变化会引起干涉条纹波长的漂移,而对干涉条纹对比度几乎没有影响。因此,通过解调干涉谱条纹对比度和波长,可以实现对外界折射率和温度的同时测量。
  (2)采用电弧放电熔接法制作了基于HCPCF的光纤F-P传感器,并利用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对传感器的折射率响应特性进行实验测试。实验结果显示,在1.33-1.44RIU(refractive index unit,RIU)的折射率范围内,传感器检测呈现良好的线性度和重复性,灵敏度约为-136dB/RIU。利用制作的光纤F-P传感器,根据酵母菌生长过程中培养液折射率的变化,对酵母菌的生长过程进行了检测。实验结果验证了该传感器对于微小折射率变化具有较强的分辨能力。此外,提出一种新的基于光谱差分积分(spectrum differential integration,SDI)计算的数据分析方法,有利于提高折射率解调结果的准确性。
  (3)提出了基于HCPCF的光纤F-P免标记免疫传感器,利用固定在光纤端面的抗体与抗原结合后引起的蛋白质分子膜折射率和厚度的变化,对免疫反应过程进行检测。首先在理论上,建立覆膜光纤F-P传感器四光束干涉模型,对传感器免疫检测原理进行了仿真分析。在实验中,将光纤传感器端面进行硅烷化处理和戊二醛修饰后,采用共价结合的方式固定羊抗兔免疫球蛋白G(immunoglobulin G,IgG),实现了对兔IgG的检测。实验结果初步验证了该传感器在免疫检测中的可行性。
  (4)提出氧化石墨烯覆膜的光纤F-P兔标记免疫传感器,利用氧化石墨烯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大的比表面积等特性,来提高传感器端面抗体的固定效果和对抗原检测的灵敏性。首先,采用不同方法在光纤端面制备氧化石墨烯薄膜,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薄膜进行表征和对比分析。在光纤F-P传感器端面涂覆氧化石墨烯薄膜,对氧化石墨烯覆膜光纤F-P传感器的干涉谱进行了仿真,理论分析了覆膜厚度对干涉谱的影响。免疫实验中,在氧化石墨烯覆膜的光纤F-P传感器端面固定羊抗兔IgG,对兔IgG进行检测。实验结果显示,覆膜之后的传感器对于抗体固定以及抗原抗体结合引起的输出干涉谱信号变化更为明显,初步验证了氧化石墨烯覆膜对于传感器检测性能的提升。
  (5)作为基于HCPCF的光纤F-P传感器在生物医学等领域湿度检测的应用扩展研究,制作了壳聚糖覆膜的光纤F-P湿度传感器,利用壳聚糖膜吸水溶胀特性导致的膜折射率及厚度变化,通过检测传感器干涉谱条纹对比度和波长的变化,实现了对环境相对湿度的检测。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